1、117 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一切可耻的衰退,只能使人视若仇敌,踏成泥沙。 郭小川
2、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机械化的教学,会导致课堂缺乏活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地学,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动”起来。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应积极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你是怎么想的?这道题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吗?”当学生的想法与教案中不符合时,就很有可能是学生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教师不要立即否认,应该在提出疑问之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去探究和分析,教师进行适当地引导和点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解决了疑问,更重要的是主动参与了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拓展了思维能力。
3、在办公室处理学生,可以适当严格一些,当然,也不是冲着学生发火,可以让他先反思一会儿,想一想为什么老师要处理自己。
4、假期中根据学校的读书活动,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一书,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是以生活为逻辑起点与归宿,以生活为中心和基础。也就是生活的教育,是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一名教师,我对此产生了一些浅薄的认识和感悟。
5、副主编:莫羽(兼)陈玉蓉刘苏梅杨丽丽潘彤彤
6、重视教育的“社会性”特点,给学生提供“康健的”生活。
7、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我将从书上学到的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以真正的创新理念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5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读书笔记)。
8、上周末,读了学校发的《新教育》上关于陶行知的教育小故事,说实话。我只是粗略地浏览下,就以感慨颇多。
9、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10、传统的教育模式必须要与素质教育转轨。以前我们更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教育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前我们是课堂的主人翁,课堂基本是填鸭式的教学,现在我们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新知识时,要加强实践性。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教学也要尽可能联系现实生活。例如,我在讲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带来了一些教具——不同种类的人民币。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玩起了角色扮演,请一些孩子充当售货员,我提前把各种货物标上了价钱,然后让孩子去买自己需要的物品,买东西的同学要思考你所需要买的商品的价格,你该怎么去拿钱?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拿法?而售货员则需要检验付给自己的钱对不对?我则维持着整个“卖场”的秩序,最后让孩子们自己总结1元5角、2元7角到底有几种拿法。整节课井然有序,热闹非凡。孩子们从实践中获得了真知。
11、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课堂上虽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但面对调皮的“小捣蛋们”,往往还是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地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情,真让我一筹莫展。《陶行知教育文集》里要求教师“眼睛向下”,放下架子;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先生在著作中也想到这些难管的小孩,他谈到了解决的办法。
12、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十几年所学到的知识毕业后受用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13、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在教育实践中边学边做,细细体会,定然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示。《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感人肺腑的话语引领我走进了陶行知先生,走进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细细品读文集,崇敬和敬仰之情由然而生,我深深地被先生对教育的这份执着和热爱所感动。
1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5、127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作者:刘白羽
16、罗丹说:“恶是枯干”。我想要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关键要有适宜的气候、一定的土壤、而这些条件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17、作为年轻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改革创新,实践探索,熟练掌握各种现代多媒体方法。多媒体教学课的形式新颖、容量大,相比传统教学要形象直观的多。还记得自己任教的第一年,有一节是《分数的认识》。为了让这节课更形象生动,我可谓是煞费苦心,把我小学时期积攒下来的绘画和手工功底都逼出来了。我又是画,又是涂、又是剪,还要逐个划分成需要的等份,光制作教具就用了我半天时间。但今时不同往日,有了电子白板和互联网,我们随时都可以在上面找到我们上课所需要的教学素材。上学期我讲授了一节《元角分的关系》,这节课的内容本身是很抽象枯燥的,我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喜好,制作了一套动画系列课件,上面有孩子们喜欢的动画人物,刚打开课件我就看到孩子们发光的眼睛,虽然是平时常看的动画,但是突然出现在数学的课堂上,好像更让他们兴奋。那节课我利用动画故事贯穿整节课堂,孩子们听的比平时格外的认真,都抢着举手想要回答问题,那一节课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8、在孩子们面前的生活道路也许不是那么的顺畅,但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19、教育者的责任: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千里眼去找机会,会拿灵敏的手抓机会。
20、1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
21、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
22、这段话多么好呀,简直是对我无声的谴责,陶行知先生站在儿童的视角讲出了儿童的心声,也让我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作为一名老师,我总是着急的否认他们,而没有多多听听他们的心声。爱学生,就要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感受,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此时,我不仅是一位老师,还是学生的朋友,以后我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多倾听他们的声音。我也将继续阅读、继续进行教育实践,在陶行知的引领下做坚定的自觉学习者,提高生命的自觉。陶行知教育文集读后感3拿到《陶行知文集》这本书的时候,有些犯难情绪。因为不知该从哪儿入手。于是就翻开了目录,立刻地,就被《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这个题目所吸引。
23、 我们这些一线的老师,勤于躬耕但疏于总结。需知理论是指引,教学是实操。有理论引领的教学更扎实,由教学提炼的理论更踏实。
24、陶行知先生之所以伟大,还体现在他的无私奉献上,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家庭生活异常贫困的条件下,他依然用自己的稿费创办晓庄师范,依然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这样的奉献精神怎能不让我们为之感叹!如今,当我再次进入校园,看着教学楼上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25、223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法 罗曼罗兰
26、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尤其在现在信息技术突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
27、340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8、1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清)冯班
29、每个人成长是全方位的,伴随身高、体重一起变化的是思想和心灵,虽然后者是隐性的,但是老师、家长还有社会也决不能忽视。在本书中,陶行知下去女先生积极创设“合理的生活”亦即“合理的教育”,把学生还原成6—12岁的儿童,让他们的身心需求得到释放和满足:学生需要交流,我们老师就是可以家谈的朋友;他们需要倾诉,我们就是忠实的听众;他们想要解释,我们就给予充裕的机会;他们需要玩耍,我们就开展“有效课堂”、“有效作业”的研究,追求“轻负担、高质量”……
30、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西塞罗
31、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语文是为了“向前向上的生活,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学习具有生活的内容,运用符合生活的方法”。那么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以后在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密切联系,使得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变得生活化。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现代成分,使书中的间接生活与现实的直接生活沟通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乐意去做。这样使得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个字词不再是无生命的东西了,学生就急于跟它们交朋友,急于去了解它们,认识它们。课堂也不再会成为束缚他们的笼子了,而跟他们的生活贴近了。在这种课中,学生始终是愉快的,他们学习的热情也始终是高涨的。学生也就真的把书读活了,把书读出“味”来了。
32、357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33、350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34、我们在新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对于一切新理,大惊小怪。
35、283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36、我认为教师学习并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思想,只向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效果好。
37、我校非常重视老师的学习,多次组织老师进行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我们从中确实受益匪浅。近些年,在学校大的学习氛围下,我阅读了不少的教育著作和刊物,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也在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多地注重情感的投入,注重过程和方法的研究,这坚定了我不做“教书匠”,要做一名有思想的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的信心。《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3这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乏,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下面是我读这本书的几点体会:
38、教学要合一。在他的《教学合一》这篇文章中提到教学要合一。并提出三个理由,第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第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必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他的这种教学理念到现在依然是先进的。也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方向。这就是我们经常提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我们的课堂中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远比交给一个知识点要好。而我们在进行的闯关教学中的所出示的尝试题、自学提示等就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另外有时候我们在课堂中会出现很尴尬的境地,本来预设的很好,可是有些问题同学们难以理解,会出现冷场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现有的理解水平加以调整,也就是灵活运用。先生在本章所提到的第三点就是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唯有这样,我们不断有新的进步,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
39、129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孟德斯鸠
40、9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41、136足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作者:书摘
42、2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法]福楼拜
43、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教学十几年,我认识到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的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更要用亲切的语言、温柔的目光与他们交流,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让学生亲近你。如果能细心地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而慷慨地去赞赏他们,一定能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学生也会自然地显示出友好合作的态度,激发学习热情。
44、119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45、如今的孩子看得多,听得也不少,想激趣,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有时真的很困惑:“孩子们,我该拿什么来吸引你们呢?”没有兴趣就不会有积极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如何让课堂变得有吸引力?如何让英语课真正被孩子们的心灵所接纳?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地寻找答案,终于体会到:爱,是我和孩子们快乐学习、和睦相处的源泉。课堂常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保证。然而,当我走进教室,看到每个孩子都在不亦乐乎地说着、做着其它事时,我想:如果我大声吼叫,一定会有很多学生被我震住,但是还有一些还是会继续的。如果你认为通过默默地注视,就让他们乖乖停下来的话,那你要失望的。看你不说,不动,他们便会再次玩下去的,直到很久。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看到这种情景,我会微笑地对他们说:“今天你们不想上课,如果你们能把自己管好,我就邀请你们一起来学习。”好奇让他们很快静下来了。在精心设计的一个个游戏里,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从中感受到课堂的美,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46、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适度教育更是要求我们对待后进生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
47、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48、20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
49、 2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50、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
51、看过不少辑录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本,但每每有一种遗憾,觉得这些读本按文章写作或发表时间的自然顺序来编写,内容上缺乏必要的整合和合理的分类,其体例未免有点简单。这既不利于广大教师在繁忙之中进行“萃取式”的阅读,也不利于一些研究型的教师快速而精准地觅取到自己所需要的句段加以引用。而我最近读到的一个选本《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教师读本)》(福建教育出版社)却避免了这些遗憾,其编写的体例让人耳目一新。编者是中国陶行知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先生,他大胆地突破传统的桎梏,创新出一种专业伦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维一体”的框架体系,按照非常严格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编写。全书一共六编,分别是“教育的信念与理想”、“教师的培养目标与职业定位”、“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伦理与精神”、“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师生关系”。专题式的分类,专业性的引领,这无疑给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份富有指导意义的阅读指南,能够使他们增加专业知识,增强专业能力,形成一定的专业伦理,同时也给研究陶行知思想的人带来索引的便利,如同交给他们一把金色钥匙,使他们能够快速开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世界。
52、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为人,为学和为师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继续咀嚼陶行知先生的那一句句至理名言,不断升华我的生活,铸造我的信念,萃取我的人生真谛,让我的教育生涯芳香四溢。
53、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孩子们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54、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55、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仍是我努力的目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4原文一:“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
56、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他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类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过这一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57、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他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这个方法找出来,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如:在教学第6单元例求两人之间有几人时,为了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我首先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并理解问题中“之间”的意思,通过审读题意深化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加深对基数,序数含义的认识。然后放手给学生,引导孩子用数一数、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之间有几个”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数、画示意图、列式计算等解题策略。最后引导学生一起总结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巩固学生的记忆。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
58、 2科学的未来只能是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巴甫洛夫
59、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十几年所学到的知识毕业后受用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60、286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我们排除做学问很实际的目的,读书就是我在吸取营养,把自己丰富起来,我自己感觉,读书最愉快的是什么时候,是你突然发现“我也有这个思想”,最快乐的时候是把你本来已经有的,你却不知道的东西唤醒了。
61、329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6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但是,“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结果。“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为了使大众掌握文化知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他们都是我们教师的一面镜子。
63、289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
64、1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王安石
65、 2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66、***************************************************************
67、333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68、要进行生活教育,首先要将其与传统教育区分开来。陶先生称传统教育为“吃人的教育”,因为这种教育下学生只读死书、死读书,逐渐失去了生活里、创造力。相较而言,生活教育则刚刚相反,它教人做人,教人生活,在生活教育下的人读活书、活读书,这样的.人即使做官,也是服侍百姓的好官。这种是非分明的论断虽有些偏激,但一语道出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并且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
69、 这些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比如看图写话:这些内容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还要求要有丰富的生活体验。细心的老师会发现,孩子们在写打扫卫生和堆雪人,这类写话中的内容远远比钓鱼、帮助老人这些题材要容易得多。因为在今天的社会中孩子们都不让到河边去了,连大人也怕碰瓷,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怎能写出好文章来?还有就是在现在的科学活动中,“奇思妙想”、“变废为宝”,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等等,这些就都建立在孩子们参与观察、参与实验的过程中。所以说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
70、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71、感悟: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承认儿童创造力,才能谈得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所以,教育者要启发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真诚地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创造力,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是为了培养发挥儿童的创造力。如何培养?陶行知提到了充分的营养、良好的习惯及因材施教三点:首先要为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体力的与心理的充分的营养,包括健康的体魄,清醒的头脑,渊博的知识,创造的欲望,事业心以及意志、求知欲、自我批评精神等个性特征,因为创造力是架在个性与才能之间的桥梁。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7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还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73、1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74、带领学生实地经历一次“眼”的观察活动,并要求随时将观察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
75、287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
76、我们要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贴切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学生实际发展出发,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内容。
77、109 学问无窍,读书不可轻量也。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一眩晕》
78、在自然的生活中进行教育,创设生活化的环境更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79、让我们做一个每天都快乐生活、认真工作、爱学生的人,做一个儿童乐园里的顽童。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0身为教师却对陶行知知之甚少,怀着愧疚的心情,利用业余时间我翻阅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文章短小精辟,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就如听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语重心长地娓娓道来。由此当我了解到陶公的“生活即教育”和“教学做合一”等这些他所创立的独特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为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所折服。尤其是他八十多年前就提出并研究的“做中学”等教育学说,对于我们今天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80、278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
81、敢于探索和开辟是一种创新精神。我们长期在教育部门工作,尤其在小学任教,很多思想都受到限制,变得胆小慎为,不敢越雷池一步,按照教材,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不敢让学生去参加实践活动,怕出安全事故,怕担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责任。也不敢开拓新领域,怕家长责怪教得不规范。所以,不管是班级工作还是语文教学工作都是循规蹈矩。这也是我们大多数小学教师所走的路子,所以,读过此文之后,我们要大胆开拓,不断进步。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后感篇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成员,若人人以集体利益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为集体着想,则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集体定是有希望的集体。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集体的根本必然动摇。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82、 228 鱼离水则枯,心离书则神索——《格言联壁学问类》
83、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84、教学做合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只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生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