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说:我十五岁时,便立定志向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能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能合于规矩的境界了。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赏析)仁,是一个人的内在追求;礼乐,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没有仁德,外在形式就失去意义。
4、大意: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
5、 孔子说:“定期学习复习不是一种乐趣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认识)我,但我不怨恨(生气),也不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7、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分析文义 子曰:“温(复习)故(就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而(表顺承)知新(新的领悟), 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师矣。”
9、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1、第六章原文: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
1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3、(我要投稿)(我要加群)(我要买书)(我要听网课)
14、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15、(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6、书册已完成,喜欢的朋友看这里--汉文字源起与演变
17、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18、 曾子说:“有雄心壮志的人必须坚强勇敢,因为他们有伟大的责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把促进“仁爱”视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重要吗?难道这场斗争直到死都没有停止吗?它离我们很远吗?
19、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全天下就尽归于仁了。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做法。”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20、试译:孔子说:“用政令训导人,用刑法统制人,老百姓就力求免遭刑罚,却没有廉耻心。用道德教导人,用礼仪规范人,老百姓就会有廉耻心,还会主动匡正自己。”
21、堪(kān) 肱(gōng) 笃(dǔ)志 陬邑(zōuyì)
22、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23、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4、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却也不可以夺去他的志气。”
25、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措诸枉,则民服;举枉错措诸直,则民不服。”
26、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
27、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 ”。
28、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②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邑(yì)(现山东曲阜)人。 ③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 ,愉快。 ⑤愠(yùn):生气,发怒。 ⑥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雍也”“述而”等都是《论语》的篇名。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而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29、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30、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3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2、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33、(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34、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5、子曰:“贤哉,回①也!一箪②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③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36、20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7、文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 , , , ; , , , 。”
38、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39、试译:孔子说:“周朝取舍了夏商两代的制度,集礼仪文化之大成啊!我遵从周礼。”
40、 “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4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2、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43、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4、 论语十二章翻译: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45、③好 (hào):喜欢,爱好。 ④乐(lè):以……为乐趣。
46、在《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 , 。
47、(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48、注释: 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② 堪:忍受
49、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50、分析文义 子曰:“ 贤(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乐于学)。贤哉,回也!” 句子划分停顿: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课文探究
5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2、★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53、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54、过了几天,鲁国当政的贵族季孙氏听说了这件事,大为震怒:这宓子贱怎么能把粮食拱手相让给外来侵略者呢?他亲自向宓子贱兴师问罪。可宓子贱说:“今年田里没有收成没关系,明年还可以再种再收。但如果我允许大家去抢收麦子,那么那些不种麦子的人就可以不劳而获,他们会暗暗盼着明年还有这样趁火打劫的机会。这样一来,地方的民风就跟着变坏了。对于鲁国来说,一季麦子是小事,但如果让老百姓产生了靠敌人入侵而发财的念头,他们就不会拼命抵抗敌人的侵略了,这才是鲁国的大害啊!衡量了这个利害关系后,该放弃的还是一定要放弃。”
55、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56、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57、(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58、试译:孔子说:“射礼的要旨不在于中靶,动用劳役也要各尽所能,这是古代的规矩。”
59、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60、文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 ”去暗示,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61、(赏析)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换位思考”。这里的“其”,是副词,“大概,也许”的意思。这个词语很重要,但如果你不愿记,我也不强求,因为我也不愿记。
62、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63、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64、4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5、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中国文化最深邃神奇的八个汉字: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67、《论语》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它的文学性主要是语言富于形象,往往用极简练的言词写出人物的神情语态和性格特征。
68、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