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2、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佛经名言渡)。
3、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4、佛经是对佛教经典的一种简略说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汉文佛教经典总称为“大藏经”,包括印度和中国的佛教主要著述在内。狭义的佛经专指经藏。
5、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6、原则和信仰比生命还要贵重/为了它,我们宁肯牺牲生命/只要能留下荣誉给后代子孙。〔匈〕裴多菲:《男人,应当有男人的骨气》
7、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8、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疑物,何处染尘埃。
9、凤仙郡连年大旱,郡王张榜征法师求雨。唐僧四人路过,悟空应郡王所求,至凌霄宝殿找玉帝赐雨。玉帝不允,因凤仙郡王曾犯下三件罪过,玉帝于批香殿中立了米山、面山等,声言郡王若不改过,米山、面山不倒塌,决不赐雨。
10、强制的信仰只能唤起反感。〔德〕叔本华:《书简》
11、年轻时总是爱做互相伤害的事,最后我们都很绝望,因为我们知道,能拯救彼此的只剩下分开这一种选择。
12、只信可能之事,非信仰就是哲理。〔英〕布朗:《一个医生的宗教信仰》
13、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14、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5、黑水河畔,黑水滔滔,妖怪变化梢翁,渡唐僧过河。半途,将唐僧与八戒摄入河底。(佛经名言渡)。
16、1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知耳。教语开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17、每个人这一辈子,总有那么一两件(至少)想做的事情。但主观意识只能左右我们自己,却左右不了外界环境和事情的结果。
18、没想到你真的找到和你那么多条件符合的男人了。不,他一条都不符合。但是,我爱他。女孩子能有多难追啊?
19、你每天晚上都去十一街区的超市买点东西吃,你烦闷的时候都会去十三街区的小酒吧喝点东西。
20、奇迹本是信仰的最爱的子孙。〔德〕歌德:《浮士德》
21、 五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22、 四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23、2什么是清净心?一心念佛,一心是清净心。什么叫一心,二六时中,一天到晚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忆佛念佛,心里真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每个众生,蚊虫蚂蚁、妖魔鬼怪、花草树木,都是阿弥陀佛。其他佛都改名阿弥陀佛,一心称念,一向专念,心就觉悟了。
24、 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5、每次看你拉琴的时候坐着有点别扭,可能是因为你比一般女孩子个子要高,乐团批量制作的椅子你坐着不合适。
26、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颜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27、你输,我陪你东山再起。你赢,我陪你君临天下。
28、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29、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千分不及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30、 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31、有时候你想证明给一万个人看,到后来,你发现只得到了一个明白人,那就够了。
32、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33、往往最诱惑你的选择, 不是上帝给你的机会 而是恶魔给你的考题。
34、 一零零、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35、虚伪属于有强大信仰的时代,在那时,人们甚至被迫接受另一种信仰时,也不放弃从前的信仰。〔德〕尼采:《偶像的黄昏》
36、信仰,无所不在,从整体中强烈地表现出来。〔法〕罗曼?罗兰:《罗曼?罗兰回忆录》
37、20一切众生皆是前世之六亲眷属。昔日寒山大士游化人间,见一户民宅娶亲,锣鼓喧天,席开百桌,即以天眼观之,不禁流泪叹道:“六道轮回苦,孙子娶祖母,牛羊为上座,六亲锅内煮。”一语道出无始劫来,一切轮回六道之众生,皆是吾人累劫之亲眷,只因众生无明覆心,未能了见。
38、 九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39、年轻时我们总是在开始时毫无所谓,在结束时痛彻心扉。而长大后成熟的我们避免了幼稚的伤害,却也错过了开始的勇气。
40、菩提一步出世界,安忍娑婆无常心。如法随捻众数子,声声禅定皆净土。
41、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42、 赤肉团上,人人古佛家风。毗卢顶门,处处祖师巴鼻。
43、坚定你的信念吧,我的心,天会破晓的。希望的种子深藏在泥土里,它会发芽的。〔印〕泰戈尔:《渡》
44、 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45、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46、 九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47、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48、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49、2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护念即是守护忆念,令其安稳,无诸障难。故知:念阿弥陀佛,即是念十方诸佛;生极乐净土,即是生十方净土;能以此利,即能普利一切。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十方诸佛名号。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观音势至,自然相随;并有其他大菩萨不请自来,二六时中,欢喜拥护,令念佛人,离诸恼乱,常得安稳。故知:但念弥陀,即已通念诸大菩萨,观音势至,自在其中,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其他菩萨。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获得大利,具足无上功德,当然超胜任何咒语;何况一句弥陀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故念佛之外,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其他咒语。
50、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51、1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52、把不忙不闲的工作做的出色,把不咸不淡的生活过得精彩。韩寒
53、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
54、在我看来,信仰绝对的宿命论似乎不可避免地要导致无为,导致生命的死亡。〔印〕尼赫鲁:《印度的发现》
55、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56、3是菩萨摩诃萨实无所得。若使菩萨有所得着,则非菩萨,是名凡夫。
57、信仰需要你,需要诚实的人生;它不需要才智的高超,也不需要上有的神秘深奥。〔德〕托马斯:《效法基督》
58、 七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59、 五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60、信仰能欺蒙人,可是它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它使一个人的面貌添上一种神采。〔印度〕泰戈尔:《家庭与世界》
61、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62、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63、 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64、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
65、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66、——《增一阿含经》卷50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一切有为法。
67、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
68、20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69、凡言海者,虽复深广,亦有此彼岸,盖小水耳。虽眼见色已,爱恋染著贪乐,起身口意业者,是为大海,沉没一切世间天人修罗。
70、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
71、 八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72、当时他觉得自己像是被隔绝在某一个孤单的世界里,万籁聚集,自己的声音消失在宇宙的某一个洞穴里。
73、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74、信仰存在于人生之中。对于依靠人的力量解决不了的某种力量,规律和现象产生敬畏之感,便是它的出发点。〔日〕池田大作:《青春寄语》
75、《瑜伽师地论》,此书是玄奘西游求经的主要目标,因为此论是以《解深密经》为依据的,所以和《般若经》不合,而《般若经》是“大乘佛教”的根本,中国佛教界人习惯上最重视《般若经》,《法华》《维摩》《弥陀》等经,都是以《般若经》为教理根本的。所以,自唐以后此论就鲜有人研究了,直到民国才有韩清净居士才又精研此论,此后,又归于寂寞。
76、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77、2如果我们信受弥陀的救度,我们已经不是娑婆世界轮回的苦恼众生,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了。
78、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
79、教参熟,是菩提无树,明镜非台。偷闲来此徘徊。把人世黄粱都唤回。
80、 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81、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82、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83、菩提树下三千怨,酒醒今朝换一钱。琅琊烟台亭雨月,怎堪琴瑟泪轻涎。
84、真假猴王打得天昏地暗,难分胜负。二人上天入地,找众神灵辩别真假,皆无结果。直到西天如来处,真相方才大白。悟空打死假猴王,六耳猕猴从此绝种。
85、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86、2持名念佛是《观无量寿佛经》里头第十六观。度什么众生?五逆十恶,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够往生,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这还有什么话说?圆证三不退就是成佛。要不是成佛,三不退怎么能圆证?我们在前面说过,小乘初果开始证「位不退」;这大乘,就是四果罗汉回小向大,如果拿圆教来讲,七信位的菩萨证「行不退」,第二种不退;明心见性,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才能证得「念不退」,但是刚刚证得,没有圆满。圆满的三不退是谁?是圆教的等觉菩萨,像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之流的,他们才是圆证三不退。所以这功德就不可思议,为什么?你看看他不要修三大阿僧只劫,他不要经历那么多阶级,那么多的位次,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再到等觉,他不用经历,他从凡夫一下就跳到那么高,又是一刹那之间十念一念就得到了,这不可思议。真的,菩萨都想不通,这是什么道理?这个道理在净土三经里头细讲,给我们讲这个道理。所以这个是不可思议功德。所以十方诸佛没有不赞叹的,没有不弘扬的,诸位要知道。
87、想做的事总没有动手去做,不想做的事总勉强在做。
88、要想证明一个人的真诚,就看他是否把自己奉献给了一个信仰。〔美〕詹?拉?洛威尔:《我书中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