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卑微不是女性的标签,迈出改变的一小步,你一定会大放光彩!
2、如果我不遵循原则去做,就会犯错误,遭受损失,陷入困境,然后我强迫自己遵循原则。虽然我很不情愿,但做了之后就摆脱了困境。
3、 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4、◎邮箱✎1820441979@qq.com
5、王阳明说:“意所在之事谓之物;格者,正也。”
6、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7、在官员知法犯法不是新闻、依法治国才是新闻的时代,抛开制度变革不谈,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如果体制有毒,个人在其中的罪孽就可以赦免么?
8、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9、王阳明一语道破天机——那只是因为你的得失之心太重,只想要好的结果,恐惧得到坏的结果,于是就蒙蔽了自己那颗本来能泰然处之、平和应对的心。起伏得失本是常态,尽力而为、顺其自然才是合理的态度。
10、可恨之县必有可怜之处,庐陵县天天上演山寨版《一号法庭》,终于激起了江西政坛的官愤:告状对我省而言实属正常,但不事生产,全民告状,这也欺官太甚了吧!
11、有事时固然心烦意乱,没事时也闹得心绪不宁。
12、就在夫子庙旁,阳明的学说开始走俏,以至于秦淮河上的妓女在完成了本职工作后也能和顾客探讨一下“朱陆异同”。然而,酒逢千杯知己少,在这个平庸的时代,人皆以奇谈怪论吸引眼球,外在的信息不辨真假,但以猎奇为乐,谁又能真懂阳明之心?
13、在今天的效能妈妈精进营共创活动中再次听到了学习的五重境界。
14、其实,人心与“天心”本来是相通的,古人云:“人者,天地之心也。”只是由于各种浮思杂念的存在,使得我们的心被这些尘埃遮挡住了。
15、如果第一层境界是“立”,第二层境界是“守”,这第三层境界就是“得”,是功到事成。
16、当我们接纳苦,把苦看作是人生的必然历程时,苦便不再是世俗的苦。同样,接受乐,把乐当作是生命的历程,乐也不再仅仅是世俗的乐。去享受生命的盛宴,享受所有的高潮与低谷,活在生命的苦乐之中,由此生命的乐趣便已被我们掌握在手中。
17、疫情期间,带着学生在读《论语》,并以有限的认知去拆解;每每读到《论语》一句话时,无不佩服于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品行智慧,不禁心向往之。
18、民主政治是人民做出政治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付出代价的政治体制,但人民有时候是好逸恶劳、自私短视的。因此,没有与之匹配的文化土壤和规则意识,民主政治只能是一张永远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19、弱者制造麻烦、违法闹事,强者动用权力、专政镇压。在一轮又一轮的博弈中,别说法律,神也无法阻挡人们放大自己利益边界的热情,直到它遭遇更强大的阻力。
20、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不想浑浑噩噩白过一生者,唯一的途径、不二的法门就是去绍兴,去找王阳明——这是那个年代几乎所有人的共识。
21、就像“人之初,性本善”中所说的那样,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纯善无恶,这是一个人的天性。
22、王阳明率先从自身经历出发,他自己经历过很多磨砺,所以他认为,人类就是要勇于磨砺自己。当自己身处苦楚的时候,不要被现实压垮,让这种敢于磨砺自己的精神,变成一种本能。
23、这段闲来无事的思索,也因此成为王阳明人生之中一次重大的转折,史称“龙场悟道”。
24、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是自然规律。后来人们开始滥砍乱伐,无尽止捕杀动物,这是在破坏自然规律。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于是开始禁止滥砍乱伐,每年也有禁渔期,现在也开始垃圾分类。
25、背诵经典的根本意义在于: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
26、本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在王国维先生看来,这乃是人生第一境界,也可以理解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7、性统治了情,理主宰了心,人悲哀地沦落为理的载体,存在于世的意义与山川草木无异。说难听点,就是植物人。
28、人生在世,忙是不可避免的。事务繁杂,身体得不到休息,是一种忙;思虑过多,内心得不到安宁,也是一种忙。
29、大意: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30、王阳明被贬龙场时,只担任一个小小的驿丞。由于位卑权低,整日也没什么公务,王阳明彻底沦为了一个“闲人”。他在屋后建了一个石椁,日夜端坐其中,参悟圣人之道。
31、大意:谦虚是一切善的基础,傲慢是一切恶的源头。
32、没有人因为你会背牛顿三大定律而认为你有多了不起。同理,懂得心学也不是什么值得炫耀之事,让它融入你待人接物的一言一行,用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周围的人才是它真正的作用。
33、大意: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34、这个终点就是你在河里游来游去的很自在,突然给你冲大海里去了,我靠了,这么大,我咋总结人欲。
35、“就像说某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那一定是因为这个人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所以才说他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难道只因为他曾经说过一些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话,就说他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36、大意:处理事情出现有时好有时不好的情况,并伴有困顿失序的弊端,这都是由于被毁誉得失的心所连累,不能实际地获得他的良知。
37、曹德旺是世界闻名的中国玻璃大王,在他创业初期,中国汽车玻璃市场完全被日本和欧美的企业垄断,他想打破何其艰难!
38、王阳明名言八:“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39、也不曾遇到一位老师,将读书这件事上升到修身养心的高度。
40、龙场的磨难使他意识到,环境的存在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想建功立业,首先必须尊重环境,顺应环境,任何事业都是从处理好与眼前环境的关系开始的。并且,这种顺应不是违心的、伪装的,而是调整与纠偏之后此心与环境的逐步契合。
41、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42、第3重境界:融合,物我融为一体,心物一体。
43、感悟: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是手忙脚乱、越忙越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自己也困顿不已、狼狈不堪。为什么会这样?
4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45、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46、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47、王阳明说:“这就失去了古人的宗旨了。我曾经说过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成果。如果领会了这些,只说一个知,就已经有行在里面了;只说一个行,就已经有知在里面了。”
48、立下了宏图伟志之后,那便要去实现,不管多苦多难,都要勇往直前,从不轻言放弃。
49、原句: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50、原句: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51、“不经风霜苦,难得腊梅香”,成功的快乐,正是经历艰苦奋斗后产生的。古人“头悬梁,锥刺股”,苦则苦矣,但他们下苦功实现上进之志,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以苦为乐、苦中求乐、其乐无穷。
52、“古人之所以既说知又说行,只是因为世间有一种人,糊里糊涂,随性做事,不懂得思考,只是盲目妄为,所以一定要告诉他知的道理,他才能够行得正确;天下间还有一种人,只知道凭空思索,却不去实践,只是主观揣度,所以一定要告诉他行的道理,才能够知得正确。这是古人不得已,为了补偏救弊才这么说的。若是领会了其中深义,一句话就能讲明白了。现在的人却将知、行分作两件事,以为一定要先有知,然后才能行。如果我现在只讲习讨论如何做知的功夫,等到真正知了,再去做行的功夫,那就终身都不能行,也终身不得知。这不是小毛病,其由来也不是一天了。”
53、钱德洪又问,“致良知”到底有没有一个从本体到功夫,简易精一的概括?
54、第三境界的历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55、从此以后,勤读书、戒游戏、做良士、成圣贤便成为王阳明毕生的追求。
56、王阳明说“晓得”是第一义,“记得”的第二义,二者有境界高下之分。因为记得只是你记住了书中的话,晓得则是你从自心中发现了书中的那些道理,这就是读书以发明本心,知行合一也!
57、什么叫“信心”?从字面上看,就是信任自己的心。如果我们能信任自己的心,一切就很简单了,它知道我们在此刻最需要的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事,为了达到成功我们又必须做哪些改变等。
58、感悟:这种状况恐怕比较普遍——一个忙惯了的人,一旦闲下来就会百无聊赖、无所适从,无聊得要死。人这样,心也是这样,平常胡思乱想惯了,脑筋就闲不下来,吃饭时、睡觉前也会胡思乱想。
59、可见,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相信自己内心的力量,不要被外界的一些看法给迷惑了。只有内心力量的强大,才是走向成功的保证。
60、“中庸”一直是儒家的传统思想之到了王阳明这里,他又加以深化,并将其作为心学的第六重境界,提出了“心也,性也,命也,一也”的说法。在王阳明看来,这个“命”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实现的方式则要通过“中庸”。
61、来源: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编辑:阳明学派整理
62、出自语录王阳明《答罗整庵少宰书》——否定是创新的原动力,王阳明格竹苦思圣人之道的失败,而格竹之法即圣人朱熹所传。圣人的话未必全对,庸常之语也有金言。虽主要讲治学,但于人生亦大有裨益!
63、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就是人生的常态,稀松平常得很。所以第一要懂得悔悟,第二要懂得改正,第三要不把悔恨留在心里。这就是完整的成长过程。
64、我们可以这样来解读,想有一番大作为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长远的目光,然后确定自己的目标,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65、◎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由阳明学派原创,转载请注明
66、王阳明名言六:“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67、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68、王阳明名言九:“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69、C用手掂量一下,又详细询问了这块石头的由来和产地,最后他认为这块石头可能含玉,找来鉴定专家,果然是一块璞玉!
70、人世间所有的战斗,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
71、《传习录》记载:有个县官,到王阳明那里请教,回去后,应用到工作中,发现处理起事情来事事顺手,于是回来跟阳明汇报:工作中确实好使,可是就是不知怎样找到良知?阳明说:那么你是如何知道各项处理安排的?县官大悟。他悟了什么?书中没有说。其实说的就是良知的自发功。不学而能叫良能,不虑而知是良知。你还死死地追究那个度吗?你越追究,给镜子蒙上的尘越厚。
72、 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自由和不伤害他人之自由的折中。通过这样一个漫长却必经的过程,善恶标准、政治文明才可能得以重建,公民社会方非镜花水月。
73、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透过昏黄的纸窗,我仿佛看见阳明和徐爱二人正在促膝长谈,没有名缰利锁,尽弃一切俗欲,时而激烈辩论,时而抚掌大笑。往来古今,四极八荒似乎都已凝滞在此时此地,寰宇之间,只有他师徒二人的交谈之声,讨论着世间最朴素、最纯粹的道理,不知东方之既白……
74、之所以叫“心学”,这个“心”字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从自己内心出发。除了要学会磨砺自己外,还要保持初心,学会满足。其实光是这一重境界,就很难达到了,不少人都容易受到花花世界的诱惑,从而迷失自己。
75、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悌,必是此人已曾行孝行悌,方可称他知孝知悌,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悌的话,便可称为知孝悌。
76、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 ,A的格物能力最低,B稍微好一点,C的格物能力最高。
77、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静心思考,某天夜里王阳明突然顿悟,参透了“格物致知”的道理。
78、一言以蔽之,理学与心学的区别就是“为学”和“为道”的区别。
79、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80、很多妈妈陪伴孩子读书,我们总会不由得去规定孩子每天读什么书,读多长时间的书,将读书量化制度化后,读书便成为了一种任务,孩子抱着完任务的态度去读书,自然无法走入书中的世界;
81、点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最艰难的时候,就要看人的耐力和定力。王阳明他因为秉公直言,得罪了当时的奸臣刘瑾,被廷杖差点残废。被贬为贵州龙场,大太监刘瑾赶尽杀绝,派杀手暗杀他。王阳明做出投江自杀的假象,骗过了尾随之人,并搭上了前往福建的船。不料,当他坐船行于海上,却遇上大风暴,船只几乎倾覆。王守仁此时毫不畏惧,写下了这首诗。什么艰难险阻,无非是飘在空中的一片云彩而已,也许在最艰难的时候,你还能发现他的美。王秉持一颗光明的心,尽管人生大起大落惊涛骇浪,那都算不了什么,只要此心光明,那就没有什么可以干扰我宁静的内心。此刻,我的心就像宇宙一样无垠,就像夜空一般晶莹。体现了王阳明洒脱的心胸和强烈的自信,以及诗歌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哲理。
82、并非真有什么要紧的事等着他们去处理,只因为平时忙惯了,吃顿饭的功夫都收不住心。饭也不能好好吃,觉也不能好好睡。心里总感觉到累,身体也得不到好的休息。
83、对待我们的人生也应该是这样的,时时准备受苦,不是期待苦瓜变甜,而是真正认识那苦的滋味,这才是有智慧的态度。苦瓜本来就是苦瓜,是连根都苦的。这是一个苦瓜的实相、真相。变甜只是我们虚幻的期待而已,唯有真正面对事物的真相,我们才能从中解脱。
84、 人生苦短,珍惜每次遇见,珍惜每一段缘。岁月是公平的的,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有的人忙忙碌碌地活着,有的人停下脚步去欣赏。这其中的差异,都能从心上找到原因。
85、曾经,我羡慕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爱情,迷恋贾宝玉和林黛玉桃花树下读西厢的意境,然而现在我明白了,男人之间那种抛却一切私心杂念,心灵契合,相互欣赏,相互提携,并肩共进的友情更显弥足珍贵,更值得激赏。
86、看过《移魂都市》、《异次元骇客》等科幻电影就会明白,人类集体感知到的这个世界有可能只是一套制作精密的程序,你身在其中而不自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