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动准备:全班同学预先学唱《明天会更好》这首歌,几位同学准备好励志文章,发言稿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2、同学们,我们在八年级曾经学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一篇是陈寿写的《三国志》节选《隆中对》。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找生谈。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3、班主任:同学们,一个人没有理想,就好似舵手缺了罗盘,只能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迷惘。古语说得好,有志者事竞成,就是告诉我们人生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但是光立志那是不够的。事实早已说明:有人安于现状丧失了自我,有人遇事则立,空忙碌一生,《史记?陈胜吴广传》中一句“麻雀安得鸿鹄之志”,成就了一代英雄,前人已告诉我们,应立大志,并要立长志,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象指南针那样,认定一个目标,大踏步前进!
4、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5、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6、让学生初步形成主动磨练自己的意识,培养勇于承受压力的能力。
7、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8、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9、放飞梦想青春绽放我依然相信希望就在不远的前方
10、(1)“一寸”相当于老师的两个手指并拢时的宽度。对小朋友来说,差不多三个手指并拢那么宽。握笔时,把拇指和食指放在离笔尖一寸的位置上,中指抵在下面,笔杆靠在虎口的位置。另外,无名指和小指垫在中指下面。
11、,在反复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一种爱国的热情油然而生。再回到第一自然段,当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时,学生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此时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
12、启示二:要能背着“壳”前行,其次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13、翻译:年华随时光消失,意志随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14、设计意图:减少课堂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活跃起来,为交流奠定自由、轻松的情感基调。
15、染:拟人化,大自然用神来之笔,晕染的山林一片绯红。
16、自由问答天地中,通过读书,解决了“谁要烧?怎样烧?”的问题,而学生随机问到的问题,应及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国上下五千年》。
17、生活经验丰富;热情、活泼;有爱心;胆大心细;有主见……
18、在课堂上我能从严要求自己吗(如上课不打瞌睡、不交头接耳、不做小动作等)?课后,我能认真复习,按时完成各种作业吗?
19、让我们再一次把历史的长卷翻开,撕开那道在中国人的心底里永远不可能愈合的伤疤。
20、女生齐: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21、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22、4)也许老师对你严了些,可是没有这样严格的环境你会怎样呢?
23、乙:我们班级选这个题目就是要让所有班级里的,不论是谁,都要明白要有自己的一个明确的目标:理想。但是一定要通过自己脚踏实地得去完成,去实现。这比一切都重要。我们还要练练班级中同学的胆量。
24、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会“如何研读世界文学”,了解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方法。
25、老师领读,学生跟读,进一步掌握诵读的节奏,订正字音。
26、作者用语极其简练,我们来找一下作者在描绘景物是都用了那些词语来修饰呢?表示数目的万、百,表示范围的遍、层、漫,表示程度的尽、透。这些词语形象的表现了数目何其庞大,范围何其广阔,深度何其深邃,这些词语用得确实好,但使用的最好的是那几个动词,生动传神的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这几个动词是染、政、击、翔。请同学们思考好在何处?
27、明确:(1)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8、第三部分(第9~16自然段):写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9、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30、这次句容市高一语文新课程的观摩课在句容三中举行,给了我一次锻炼的机会。新课程教学对我们所有的高一教师都是新的尝试、新的开始,找到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是我们当前的教学任务。在这次教学中我设计了“圆形”教学结构:从课文中引发,又回到课文,让书本的理论知识与语文学习的实践运用相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与实践的演练中,学生真正学会“研读世界文学”,学会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为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
31、读诗要读出它的韵律美,也就是要读的抑扬顿挫.请学生发表看法,并示范.
32、很感谢为这次主题班会的准备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同学们。本次班会同学们都表现得很积极、主动,能大胆地畅谈自己的理想,树立自己的信心,看你们自信的表情,听你们充满豪情的语言,我相信,你们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同时,我希望同学们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的繁荣、社会的进步结合。只有这样,我们的理想才是辉煌的,不朽的。
33、(3)“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这句话要正确断句。
34、甲:下面请欣赏某同学为我们带来的乐器表演。(特长班同学展示)
35、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6、第四部分(第17自然段):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
37、你们喜欢上学吗?今天来到学校后,你们有哪些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38、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39、(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40、边读边思考刚才的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41、(女)蓝天下有一双美丽的翅膀她自由地飞翔飞翔在梦中的天堂
42、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43、甲:同学们,中外关于追求理想,实现理想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课后再找来读一读吧!
44、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奔放,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字,把当时的官僚军阀看的同粪土一样。)
45、准备长城、天安门的宣传资料片、《爱我中华》和《上学歌》的歌曲。(教师)
46、同学们朗读的比较有气势,有感情,但是同毛泽东词中的气势相比不是十分到位。看来我们很有必要对词的意境内容稍加分析,以加强理解,是我们读得更好。
47、主持人:请班上个别比较自信并对自信的重要性深有体会的同学谈体会。大家知道了自信的重要性后,就要懂得判断自己是不是一个自信的人。
48、交流:你去过天安门吗?说一说你当时见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9、小记者:我觉得你们班的同学太厉害,话那么会讲,气氛热烈得不得了,我回去一定写篇文章发表出来(听见打哈欠的声音),咦,这位同学作业做到一半怎么打起哈欠来了呢?
50、乙:旅行家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理想。你们还沉浸在这两位同学的诗歌朗诵中吧,精彩还在后头呢!
51、主持人:同学们,我们不会忘记周恩来总理为实现理想而刻苦读书的历历往事:少年周恩来正是痛心于祖国的落后挨打、饱受侵略的现实,才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图书馆,他专心致志,如饥似渴;旅行途中,他争分夺秒,不知疲倦;他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为的正是中华之崛起……
52、小记者:我是一名小记者,我自己也有一个理想,那就是当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可我不仅想了解自己的理想,还想了解一下同龄人的理想。所以当我得知初三(3)班要召开一个“我的理想我的梦”的主题班会,我就不请自来了。那我首先来采访几位同学吧!(请几位同学说说自己的理想)
53、(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54、(男)放飞梦想心手相通一起努力的方向(合)放飞我们的梦想我的理想主题班会教案4活动目标
55、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56、(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57、(联系图片过去的中华、现在的中华在你心中的样子。)
58、请同学来想一下,能够主宰大地沉浮的人,应当有哪些条件呢?(3个)
59、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60、3)从这些景物——即词中的意象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意境?你发现这些景物的选取和描写的角度等有什么特点?
61、等待我们用智慧扬帆远航当绯红的朝阳生起时当美丽的鲜花绽开时当香甜的果实成熟时当热烈的掌声响起时
62、a、多角度地观察事物:远眺、近观、仰视、俯瞰。
63、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他生前同意并公开发表的诗词有39首,其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长沙是毛泽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64、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进了租界。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
65、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66、明确: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怅”、“问”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