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鬼谷子·谋篇第十》。(译文)圣人运用谋略的原则心里有数而不张扬,而愚人运用谋略的原则是心中没数却大肆张扬。
2、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3、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也。
4、任何学问都有术道之分。就兵学而言,用兵之术在于战胜,用兵之道在于息争。故善用兵者,并不好战,用兵之道,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于化干戈为玉帛,以四两拨千钧。
5、故谋莫难於周密,说莫难於悉听,事莫难於必成。
6、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张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鬼谷子名言经典语录)。
7、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8、 6) 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9、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避所短,从所长。
10、 有共同背景和目标的人,最后能够走到一起(“相亲”)是因为实现了双赢(“俱成”),走不到一起是因为只有一方得到了利益(“偏成”);
11、译文: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万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审察它的变化顺序,揣度它的权谋,测量它的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优劣。
12、 “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13、所谓摩意,就是投其所好,诱其心情。譬如说,对方廉洁,若说以刚正,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贪婪,若结以财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对方好色,若诱以美色,此人必喜,喜,必泄其情。是以善摩之人,如临渊钓鱼,只要用饵得当,鱼必上钩。
14、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鬼谷子名言经典语录)。
15、“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开。”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
16、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心无妄念,一是死人,二是神人。你两者都不是,有此妄念,为何要控制它呢?
17、 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18、天下分合,可有两种,一是名分实合,二是名合实分。武王分封,当属名分实合。西周初年,天下大势是,周天子威服四方。周公制礼,诸侯皆受王命,礼乐有序,西周四百年因而大治。然而,平王东迁之后,情势有所变化,周室式微,诸侯坐大,天下大势开始走向名合实分,终成今日不治乱局。
19、这个世上,胜者生,而败者亡,在世事的胜负面前,生与死不过是必然的因果。
2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捭阖是对世间万物发展的规律的利用,是我们达成目标的根本手法。事物发展到极点穷尽时,就必须变化,合理的变化之后,便能够通达,适合我们的需要。
21、我们做人做事,就应该学水的精神,永远在改变自己,水流进了河里,成了河,流进池塘里成了池塘,流进坑坑洼洼里,成了坑坑洼洼,把水装进碗里,便是碗的形状,装进茶壶里是茶壶的形状,但水不管怎么变,依旧还是水,不是去本真。
22、无头的苍蝇总是乱飞一气,结果却怎么也飞不出那个囚禁它的玻璃杯;大象闯进蜡像馆,只顾乱撞一通,最后馆里的一切搞得一团糟。看不清形势,就贸然行动,绝非明智之举,我们必须加以警惕。
23、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24、天下不治,在于人心不治。人心不治,在于欲念横溢。欲治天下,首治人心;欲治人心,首治乱象。治乱不过是个手段,治心才是务本正道。若是我等只为治乱而治乱,只以强力统一天下,纵使成功,天下非但不治,只会更乱。
25、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26、情心与道心其实并不冲撞。道既存在于万物之中,自也存在于世俗之情中。天地有阴阳,禽兽有雌雄,世人有男女。阳阴相合,雄雌相匹,男女相配,此乃道之常理。情心即道心,道心亦即情心。生情与修道,二者并无相碍。不悟情心,难通道理。缘到情到,缘止情止;情到心到,情止心止。
27、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28、观天下就如观这远山,不能单靠眼睛,要用直觉,要用心。观远山,不必上远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反过来说,若是真的上了远山,你只会观不见远山,看不到深谷。就好比钻进林中,但见树木,不见林莽。要想看到林莽,唯有站在此处绝顶,用眼望下去,用直觉望下去,再用心望下去。”
29、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证之,符而应之,拥而塞之,乱而惑之,是谓计谋。
30、当一个人走到了穷的揭不开锅的时候,要饿死的时候,要么饿死,要么就必然会去改变自己,努力上进,去找份工作养活自己。很多人为何不求上进,不知道改变自己,混得很差,是因为没有差到一定地步和程度,所以他才不会去改变。
31、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32、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33、●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
34、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35、若是揣天下,则要透视国情,观其货财之有无,人民之多少,地形之险易,军力之强弱,君臣之贤愚,天时之福祸,民心之向背,然后推知其国运是盛是衰,是兴是亡。
36、天下诸事,皆因选择,亦皆由选择。人生之妙,正在于此。万事万物,涉及决断的只有两种,一是易决之事,一是不易决之事。易决之事就是当下可断之事,天下诸事,大多属此。易决之事可分五种:一是值得做之事;二是崇高、美好之事;三是不费力即可成功之事;四是虽费力却不得不为之事;五是趋吉避凶之事。不易决之事,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37、同理,有共同的敌人和祸患的人,关系紧密是因为受到了共同的危害(“俱害”),关系疏远则是因为只有一方受害(“偏害”)。
38、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天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
39、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40、捭阖道术,皆有循依。如果揣摩已成,利弊已权,则可决定如何出言。一般说来,当因人而言。与智者言,依博;与博者言,依辨;与辨者言,依要;与贵者言,依势;与富者言,依高;与贫者言,依利;与贱者言,依谦;与勇者言,依敢……
41、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42、捭阖之术,捭即开,即言;阖即闭,即不言。捭阖之术,就是张口闭口之术,习口舌之学,知捭知阖,最是难得。难于何处?难于你必须知道何时应该张口,何时应该闭口;你必须知道应该张口时如何张口,应该闭口时如何闭口。常言道,福从口入,祸从口出,讲的就是这个理。
43、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44、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45、早在战国时期,鬼谷子就告诉了我们三句箴言:
46、 捭阖之道,也即天、圣、人三道,就是宇宙万物的阴阳变化之理。任何事物,都离不开捭阖,也都可以用捭阖之道进行解析。阳为捭,阴为阖;白昼为捭,黑夜为阖;生为捭,死为阖……具体到口舌之学,其法则是,凡朝成功方向的谋划,均叫捭,凡朝挫败方向的谋划,均叫阖。
47、 这句话与“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遥相呼应。鬼谷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城府,学会隐藏自己的本心,隐藏自己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48、世上所有聪明之人,如曾国藩之流,都深通“先谋虑计定,后行飞箝之术”的道理。混迹于社会之中,难免要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看不清形势而任意为之,无异于是在断绝自己的后路。俗话说得好:“冲动是魔鬼。”当魔鬼向我们狰狞地伸出爪牙时,我们能保证自己全身而退吗?如若不能,就请向曾国藩取经吧,孔子不是也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吗?
49、非至圣人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50、机心是术,若无道心统御,术越高,行越偏,到头来不仅难成大器,只怕想保自身,也是难能。世上多少人沉迷于此,祸及自身,殃及他人。
51、任何学问都有术道之分。就兵学而言,用兵之术在于战胜,用兵之道在于息争。故善用兵者,并不好战,用兵之道,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于化干戈为玉帛,以四两拨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