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治家格言十则翻译朱用纯)。
3、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4、(译文):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5、万事和为贵,待人谦和驯;俭约以持家,富贵不忘本;饮食须合理,强身又健体。
6、可以说,这篇家训,就是为人处世的准则,篇幅虽短,句句诤言,如果切切实实的照着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7、 (译文):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8、(译文):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不过的。
9、(译文):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10、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11、无论做什么事,应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12、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13、(译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绝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14、(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15、(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16、(注释):匿(nì)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17、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18、(原文):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19、(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20、 (解读):这是说一个人读书的目的,在于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圣贤之心的高尚的人。古人强调一个“圣人”,应当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做官一定要为百姓、为国家着想。这是朱柏庐先生提出的做人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做圣贤,存君国
21、(第二十一):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22、朱柏庐从小好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就不再求取功名,返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
23、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24、 在中国文庙史上,汉代以后有那么多的先儒、先贤,但被封建王朝列入“十哲”之内者,朱熹是独一无二的。被称为易、道、儒、释国学宗师,世界文化巨人!
25、赏析:看到富贵的人,便去谄媚、巴结,这样是最可耻的。遇到了贫困的人,便去做出一副骄傲的神态,这样是最卑鄙的。
26、0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27、〖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28、(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29、0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0、(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