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育才学校文学组办了几十种壁报,还在重庆开诗歌朗诵会,很受大家欢迎。他们成立了‚榴火诗社‛,陶校长专门为诗社题词,文学组的学生们有些飘飘然了。有的人留起了披肩长发,有人特意穿破衣服,自视为艺术家的派头。也有的人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说话尖刻,爱讽刺人。
2、15岁的陶行知就读于崇一学堂,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
3、 白雪石 (1915-2011)汉族,生于北京,1932年中学读书时期,受花鸟画家赵梦朱教导,学习没骨花鸟画。1933年参加湖社画会,1935年拜师梁树年学习山水画。1936—1942年曾多次举办联合画展和个人画展。1953年入北京中国画研究会,1964--1984年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出版有《白雪石画集》、《中国画技法》、《荣宝斋画谱》、《日本展出画册》、《白雪石近作》等多种画册,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玉泉山、外交部等处绘制巨幅国画50余幅。曾四次赴日本、美国和香港等地举办画展和友好访问,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主要作品有《万壑松风》,为中南海礼堂收藏;《万壑松声》为中国美术馆收藏;《雨后》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收藏;《千峰竞秀》、《黄山松》、《太行风光》等为中南海和钓鱼台国宾馆收藏。(陶行知简介及代表作品)。
4、然而,事与愿违。自1931年归国开始,陶行知担任了《申报》顾问,《申报》的时评大都是由他出点子、命题、列纲,或经他修改而成。他还以笔名“不除庭草斋夫”接连写了一些斥责政府直至蒋介石的犀利文字。如此,触动了当局的神经。在陶行知的三步宏大计划才走出一小步时,当局再次封闭了晓庄学校。面对当局对办校的一再干涉,陶行知不再将精力花费于情绪的宣泄,浪费于缘木求鱼,而是头也不抬地继续着手中的工作,他在另辟路径,另孕新生命。
5、陶行知入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其间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对陶行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6、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就名震欧美,毛主席说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先生称之为“万世师表”,郭沫若把陶行知与孔子并列看待:“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日本学者斋藤秋男称陶先生是“现代中国教师之父”……六七十年过去了,世界上很多学者都在如痴如醉地研究他。他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对中国及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改革和实践,仍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陶行知简介及代表作品)。
7、《中国教育改造》上海亚东图书馆1928年4月初版本
8、第一种是因为社会上有许多可教之人,所以教育者才能实行他的教育,倘若无人可教,则教育者就失其机会而无用武之地了。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美国某哲学家,对于他这句话很有怀疑,他反驳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下也。”可是他的话确乎也有根据,譬如最下等的动物——细胞,彼从母体脱离后,凡彼母亲会做的事,彼都会做。再推到小牛,彼虽然不似细胞那样快,但是不用隔多时,举凡彼母亲的事,彼也会做了。小猴子却又不同,彼有几个月要在彼母亲的怀里,因为彼又是较高于小牛的动物。人又不然了,人在小孩子的时期,最早要候二三年后,始能行动,后来又慢慢由幼稚园——至于大学,去学他的技能,以做他父亲会做的事。总之,幼稚时间长,所以可教;教育者的机会,也是因为有可教的小孩子啊!
9、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10、本期版式编辑:赵博(张玉新导师工作室第五期学员,任教于师大附中净月校区)
11、最后,我们每天要问的,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防”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现在分“公德”和“私德”两方面来说。
12、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以美育代宗教”。
13、陶行知与厉麟似、杨亮功等来自政学两界的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
14、 潘絜兹(1915-2002)汉族,生于浙江省武义县,中国工笔人物画家、美术评论家、敦煌学者。1936年毕业于北平京华美术学院,抗日战争后从事军队文艺宣传工作,青年时代专攻工笔重彩人物画。四十年代初入敦煌艺术研究所研究古代壁画,一生致力于中国工笔画。代表作品《石窟艺术的创造者》获1982年法国春季沙龙美展金质奖。出版有《孔雀东南飞画传》、《李白妇女诗集绘》、《敦煌壁画服饰资料》、《潘絜兹作品选》和《敦煌的故事》、《敦煌莫高窟艺术》、《绘画史话》、《阎立本和吴道子》、《山西壁画》、《工笔重彩人物画法》等。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北京画院工作,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杂志主编,北京画院画师,当代工笔画学会和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长,日本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15、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16、考入美以美会在南京所办的汇文书院博习馆(即预科)。次年,汇文书院合并宏育书院更名金陵大学,从汇文书院预科升入金陵大学文科。
17、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循序自然”的原则。
18、将来诸君有的升学,有的就职业,但是为学的方法全要研究。学农的人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农夫的手;学工的人,也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工人的手。这样他才可以学得好。
19、█ 人民教育出版社:这些重要人物都曾是他的学生
20、陶行知教育基金会课外校外专项基金主任、教育部国际司原副巡视员纪建军就纪念陶行知先生,落实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向大家介绍国内综合实践基地及课程建设和发展趋势。
21、出乎意料地接到晓庄学校停办的命令,陶行知因此而心绪恶劣。一时间,震惊、悲哀痛心、愤怒……接连在他的心里翻江倒海!这些年来,他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在社会上驰骋纵横、披荆斩棘,使他拥有较高的社会声望,桃李满园,也结识了无数当朝权贵、在野名流、富商巨贾,国外也有不少师友都是名闻遐迩的学者,真可谓朋友遍天下。可是在这个时刻,要么人微言轻,要么心有余而力不逮,要么敢怒而不敢言,要么明哲保身,要么鞭长莫及,总之谁也帮不了晓庄学校,谁也帮不了陶行知。
22、一九三六年四月,高士其的第一本科学小品集《我们的抗敌英雄》(与别人合著),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
23、(作者简介)王一心,男,1960年生,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港台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史及现代作家研究。主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曾获省、市哲社优秀成果奖,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史志优秀图书奖,另著有非虚构文学作品三十余种,约四百万字,曾获江苏报告文学奖。
24、陶行知想了想,温和地说:‚我要去南京劳山脚下办晓庄师范,这钱要作为办学的经费。我们家虽穷,粗茶淡饭还能维持。中国34000万农民非但没有饭吃,更没有文化。用这钱去办学校,是为农民烧心香,是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你在家里省着点用,算是帮我去办大事吧!
25、《中国教育改造》是2008年12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陶行知。中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七十年后的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
26、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27、《中国民办教育探索》,2001年获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独立获奖人);
28、《对民办教育立法中校产归属问题的思考》2003年获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独立获奖人);
29、 此次大会对于践行与弘扬陶行知精神、促进湖北省陶研会的发展、促进我校与湖北地区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30、《斋夫自由谈》是2010年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陶行知。本书是他在担任上海《申报》顾问期间,在“自由谈”专栏中所发表的一百多篇杂文的结集。
31、1930年3月15日,是晓庄学校建校3周年的日子。晓庄学校白手起家,荒野建校,陶行知更是苦心孤诣,惨淡经营;多少个日夜,劳精伤神,呕心沥血,一路坎坷,始有今日。为此,陶行知有心要好好庆祝。他特地安排了3天时间,他要通过26个丰富的活动项目,全面展示晓庄学校的各个方面。事先他给社会各界发了前来观礼的邀请函。来宾们如果参加了活动,自然就会对晓庄学校有一个全面的印象。而对晓庄学校的成员来说,一下搞出这么多活动,如同要准备一桌子的珍馐美馔招待客人,自然也忙得不亦乐乎。陶行知如此将欢庆节日与宣传学校结合起来,是想要一举两得。然而,仿佛人生如戏一般,高潮过后往往是低谷,狂欢之后常常是哀伤;宿命的人恐怕也要说,大喜多为大悲的预兆。晓庄校园地面上校庆的爆竹纸屑尚未扫除净,剧社同学们的脸上仿佛还留有油彩的痕迹,陶行知与晓庄学校的劫难就已经到了!
32、“饮食的调节与改进”。……我这次去重庆,因事到南岸,会到杨耿光先生,杨先生是我们这一年来,经济助务最多最出力的一位热心赞助者。顺便谈到儿童和青年的营养问题,杨先生提到德国对于儿童和青年的营养问题,是无微不至的。德国有一位大学教授,对于自己独生子的营养,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为什么有这样好的身体,可以担任这样繁重的事情?就是我的父母把我从小起的营养就调节配备得好,所以身体建筑得像钢骨水泥做的一样。身体建筑最好的材料是牛肉,所以我决定每天要给我的儿子吃半斤牛肉,一直到二十五岁,就能够把他的身体建筑成为钢骨水泥做成的一样,可以和我一样担任繁重的大事了。”纳粹德国政府,对于全国儿童及青年身体健康的营养,是无微不至,我们今天关于营养的问题提到德国,并不是要像纳粹德国一样,把儿童和青年的身体培养得坚实强健,然后逼送他们到前线上去当侵略者的炮灰!但是这种注重新生一代的儿童和青年营养问题的办法,是值得注意的。就是苏联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对于儿童和青年的营养问题,也是无微不至的,所以它在一切建设上,在抵抗侵略上,到处都表现着活跃的民族青春的活力。其他许多国家政令中亦多注意到儿童和青年的营养问题。我们在今天提出营养问题来,就是为着现在和将来人人能够出任艰巨。悬此为的,以备改进我们的膳食。为国家民族而珍重着每一个人的身体的健康。
33、1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他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运动。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及燕子矶中心幼稚园。抗战前后倡导并实施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抗战教育等。
34、孩子们低着头,把一副副扑克牌放在台上,堆成一垛。陶校长用火柴点燃了牌,又温和地对孩子们说:有人说‘有劳有逸’,‘逸’就只能玩扑克?你们可以练琴、写诗、作画,也可以打球、下棋……只有多学一点本领,将来才能建设国家。时光可贵,一去不回啊!
35、----------------------------------------------
36、国家、社会、父母,都带着他的子孙,打我们教育者的门,骂我们为何太不认真,以致教出这种子弟!
37、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学者、思想家,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38、1917年,陶行知婉拒了导师杜威留美任教的邀请,舍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和出人头地的个人前程回到祖国。当时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
39、 要求:主题鲜明、内容详实、富有感召力;
40、 作品展演:入选作品会集结成册,制作《纪念陶行知诞辰127周年优秀作品集》,同时在国内组织巡展(陶基会拥有5年版权)。
41、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荀子说:“好一则博”这句话是很有精义的。因为有了一个专一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地广博起来了。我看世界名人学者对于治学的解释,尚少如此精约的,治学必须“专一”的“一”,这是天经地义的了。“专一”在英文为Concentration,我们对于一件事情能够专心一意的研究下去,必然能够有一旦豁然贯通之时。所以我希望有能力研究的先生和同学,必须择定一个题目从事研究,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也可以研究出很深刻很渊博的大道理来。于人于己都可得到切实的益处,而且可能有大的贡献。
42、水也是自然环境之但是不能对付彼,常常为彼所戕杀。如去年门罗博士到苏州参观教育,同行有四位女学士。过桥的时候,女学士的车子忽然翻落桥底;当时船家和兵士都束手无策,等到想法捞起,已经死了一个。我们从这件事,得着一个教训,就是“学生、船夫、兵士都不会下水”,以致人为自然环境的“水”所杀。
43、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44、信中说:‚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张……总之,‘追求真理做真人’,不可有丝毫的妥协。你若记住这七个字,终生受用无穷。‛以后,‚追求真理做真人‛七个字,便成了晓光的座右铭。
45、与会代表积极发言,畅所欲言,在缅怀纪念陶行知先生的同时,也就中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座谈会尾声,苏新颖秘书长宣布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将面向全国热心传承陶行知精神的人士,征集陶行知诞辰127周年书画艺术纪念作品。优秀作品将集结成册,同时在国内组织巡展,特别优秀作品可推荐进入“艺术丝绸之旅”的世界巡展。
46、陶行知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曾经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47、《行知诗歌集》上海儿童书局1933年7月初版本
48、中国有几个整个的人?我是不是一个整个的人?
49、其次,我们每天应该问的,是“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学问怎样能够进步?重要在有方法研究。现在我想到五个字,可以帮助我们学问易于进步。哪五个字呢?
50、第四个,是“剖”字。剖是“解剖”的剖,就是“分析”的意思。有些材料钻进去还不够,必须解剖出来看它的真伪,是有用的还是有毒素的?以便取舍,消化运用。“剖”字在英文为Analyzation,所以我希望大家对于每一个问题搜集得来的材料,除了钻进、深入之外,必须更加着意做一番解剖的功夫,分析入微,如同在解剖刀下,在显微镜下,看得明明白白,分析得清清楚楚,真的有用的没有毒素的就拿来运用;如果是假的有毒素的就舍去抛掉不用。如此,鉴别材料,慎选材料,自然因应适宜了。
51、从金陵大学毕业,随后,陶行知赴美国留学,先入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市政学,次年获政治学硕士学位。
52、陶行知教育基金会课外校外专项基金主任纪建军
53、但是何种人算不是整个的人呢?依我看来,约有五种:
54、第二种是说可教的人没有完全受教。如中国有四万万之众,照现在统计表计算,只有五百四十万个学生,换言之,只有一百分之一点五是学生;一百人之中,能受教育的只有一个半人。这一百分之九十八点五的不能受教育者,都打着我们教育者的门,并且告诉我们说:“现在是你们的机会到了,有一个人不入学校,就是你们还没有实行你们的机会。”
55、一身兼管数事的——人的一分精神只能专做一件事业,一个人兼了十几个差使,精神难以兼顾,他的事业即难以成功,结果是只拿钱不做事。
56、”好像许多钩钩一样。我们研究学问有了中心题目,便要多多搜集材料。我们便像“集”的篆写一样,用许多钩钩到处去钩,上下古今、左右中外的钩,前前后后、四面八方的钩,钩集在一起来,好细细研究。集字在英文为Collection,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原原本本地彻头彻尾地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真正理解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够“迎刃而解”,才能够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所以我希望大家对于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多多搜集材料,以便精深地精益求精地研究。在研究上发生力量,在研究上加强创造力量,集体创造,共同创造,在创造上建立起我们事业的新生命,树立起我们事业的新生机,稳定我们事业的新基础。
57、1917年秋,陶行知自大洋彼岸学成归来,对教育充满了理想,欣然接受了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郭秉文的热情邀请,走进了位于南京北极阁以南的南高师大门。1918年春,他接任南高师教务主任职务后,便着手实行教学改革。他相继在南高师和金陵大学的校刊上发表《试验主义之教育方法》一文,为他即将实施的教育改革造舆论。1919年2月,他又发表了《教学合一》,阐述三个主张:一是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是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是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他对师范教育提供出了“因需施教”观点。他倡导男女同校,积极推动高等学府首破女禁,正式招收女生。他全身心投入1921年成立的中华教育改进社工作,实施他的“平民教育”宏伟计划,他要用四通八达的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他说:“欲国家之强大,必全国国民能同心努力方有济。今百人中不识字者约七八十人,是何以言精神之团结?中华教育改进社现正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欲于四个月内每日一小时使不识字者能了解一千字;而同时可输入国民必不可少之精神。夫国家欲解决之问题甚多,此则为其问题之一。今兹所努力者,虽为平民之读书运动,亦实为平民教育运动之第一步。然绝非少数人所能做到,必须通力合作,效果方大。”然而混乱的时局,“山穷水尽”的经济困境,给他的理想泼了冷水,但他心中始终坚守着前行的光。他跋山涉水,最终将目光锁定六朝古都,这是他的教育之路的起点。他要从这里再出发,向乡村教育进发。
58、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59、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是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60、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他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表彰他为中国教育改造事业作出的贡献。
61、以上四种,都是予教育者以实施教育的机会。且先就第一种讲:
62、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
63、有人说,生活既是教育,那末,自古以来便有生活,即有教育,又何必要我们去办教育呢?他这句话,分析是对的,断语是错的。我们承认自古以来便有生活即有教育。但同在一社会里,有的人是过着前进的生活,有的人过着落后的生活。我们要用前进的生活来引导落后的生活,要大家一起来过前进的生活,受前进的教育。前进的意识要通过生活才算是教人真正的向前去。
6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管全球治理体系如何变革,我们都要积极参与,发挥建设性作用。”我们既要积极参与经济治理、国际治理,也应积极参与文化教育治理。以陶行知为代表的中国现当代教育家,积累了非常丰富、科学而且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和学说,应该作为我们为世界教育事业贡献的中国教育方案。目前,国际上有关陶学的外文著作还不多,中国研究者应该做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华中师大在内的湖北学者在这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外前列。教师不了解陶行知是一种讽刺记者:国内,人们对陶行知的了解也不够?
65、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做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做一个十八岁的老翁。
66、有人说:这是“生活”与“教育”的对立,便是“生活”与“教育”的磨擦。我以为教育只是生活反映出来的影子,不能有磨擦的作用。比如一块石头从山上滚下来,碰着一块石头,就立刻发出火花,倘若它只碰着一块石头的影子,那是不会发出火花的。说得正确些,是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磨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
67、 专题报告阶段,来自各校的代表(李贤智、陈竞蓉、赵国权、彭春艳、张虹、赵厚勰、汪丞、熊德明、刘来兵、吴艳君、陈诗等)围绕着“陶行知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主题”进行了精彩的专题发言。
68、《中国大众教育问题》上海大众文化社1936年8月初版本
69、周洪宇:在陶行知所处时代,应试教育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会考制度上。对于此种完全以应试为指挥棒的教与学,陶行知深恶痛绝。1934年6月1日,他在《生活教育》杂志发表《杀人的会考和创造的考成》一文指出:自从会考的号令下了之后,中国传统教育界展开了许多幕的滑稽悲剧。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