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在思想上,王阳明的心学在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
2、如果要想让这个社会更好的现代化,就要清理分析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看看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当我写《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时,看朱元璋的资料,发现那样一个野蛮强横、靠着厚黑手段上来的人,最后被描写成一个圣君,就感觉到这里头有很多很荒诞的东西。(王阳明是圣人吗)。
3、作为中国人几乎都认识这位至圣先师,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了。
4、同时,写这一类东西,还要把现有的研究成果都先掌握一遍,然后要知道普通读者的心理。我写东西之前不会有一个整体的设计,就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自己对哪一块感兴趣就写哪一块。
5、(译文)山中不要说并没有好产品供你享用,这儿的明月和清风是无需花钱买的。
6、王守仁长大后,对于当时的·正统儒家思想宋明理学产生了思考,既然你朱熹说“格物致知”,那我就格嘛。随后18岁的王阳明用了7天7夜的时候来格自己门前的竹子。
7、当王阳明走出龙场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天下无敌。
8、王阳明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哲人。他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思想,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
9、崇祯六年,广西民变爆发,地方官员束手无策,朝廷于是启用王阳明。当时,王阳明已经五十六岁,抱病前往广西任职,度量事势,抚剿两手并用,短时间内就利索地解决了困扰地方多年的民变和盗贼问题。
10、近年来,王阳明及其“心学”,在大众文化中有了极为畅销的市场。因为,在当今这个追求“短、平、快”的效率社会,人心浮躁、凡事追求成功的捷径。面对浮世诱惑与险阻,人们心智迷惑、急于求成,王阳明“心学”,以其高效、直接而让人快速“拨开迷雾见青天”,人们乐于接受。
11、王阳明曾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
12、王阳明学说的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他认为朱熹要求人们绝对服从抽象的“天理”是没有道理的,不符合现实社会的客观实际。
13、那时候看书没有任何计划。一开始看小说和文学方面的多一点儿,后来看了《历史研究》、《万历十五年》、戴逸老师的《乾隆帝及其时代》,还有《草原帝国》,看完这几本儿书,我就感觉历史特别好玩儿,比别的都好玩儿。
14、王阳明在一封家书中说:“夫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人的恶行恶念,都是后天的习气。也就是说,恶总是在人的生长中所养成的、被熏染的。而善念,则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是本性。
15、也正因如此,孔子被称之为东方圣人,毫无悬念。
16、澎湃新闻:曾国藩每天都要做日课,他哪来这么多时间,每天记录那么琐碎的事情、反思自己呢?
17、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谥号文成,以字行。他的父亲王华是一名天纵之才,自幼聪敏过人,过目不忘,三十五岁便被取为殿试第状元及第,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二品大员。可以说也算天之骄子了,然而他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事迹,却是生下了长子王阳明。
18、人胸中各有个圣人,良知,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只是有些人的良知被恶习、欲望遮蔽埋没。所以王阳明教我们“致良知”,致的功夫其实就是发现本心、体悟良知的过程。
19、而另一个一个是执着于官场钻营和家族兴衰的俗人,曾国藩的学生,要么是要钻他的营,走他的派系,要么是佩服他现实生活的成就,纯粹思想上有谁去追寻曾国藩呢?追寻他的什么思想呢?
20、人之所以作恶,并非是因为泯灭天良,并非是因为没有善根,而是因为后天养成、熏染的恶习遮蔽了人的本性。
21、第二个促使他转变的节点是,曾国藩在咸丰七年经历了那次挫折。那时候他已经带兵打仗多年,但是皇帝一直不给他地方实权,所以他用人、筹集军饷都特别不方便。于是他就跟皇帝叫板,你要不给我一个省长,我就不带兵了,就不干了。皇帝说你不干就不干吧。就把他给解职了。曾国藩因此受了特别大的挫折,在家里读了大量老庄的著作,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太强、太单纯了,面对这个世界只有刚强一面是不行的,还得有柔弱的一面。
22、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就在于体悟良知、致良知。而致良知的要点正在于反求诸己和知行合一。
23、张宏杰:曾国藩这个人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清官,他一生从来没有把一分公款装入私囊,不收贿赂,生活也一直比较简朴。他晚年做总督,穿的衣服都很破旧,所有的家属,夫人、女儿、儿媳妇,每天都还要做家务,家里的奴婢只有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家务基本上都由家人来承担,这在当时的大户人家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说曾国藩是清官。
24、通过这样一个梳理我们知道了作为一个圣人或者完人的王阳明是如何做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
25、既然王阳明在龙场还没有提出“良知”或“致良知”,那么,“良知”或“致良知”是在何时、何地提出来的呢?
26、当然说到阳明学就不得不说说道他的发源地,大明朝。(似乎日本的东西发源地都在中国)
27、十六岁那年,他与几个同学在长安街上行走,一个道士从后面追了上来,非要给他看相。道士看完相后,对他说:“当你的胡子长到衣服领子上时,你就入了圣境;胡子长到心口窝时,你就结圣胎了;胡子长到肚脐时,你就圣果圆满了。”
28、另外一点,虽然我的写法非常通俗,但是在写一个人的时候,我会先穷尽他的史料,把史料都对比看过一遍之后再写。这样的话,最后呈现的东西基本上还是能站得住脚,当然也还会有各种争议,我的作品是一个历史的东西,而不是一个纯文学的东西。
29、良知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这世界上,贤者与作恶者、智者与愚者、成功者与普通人,其中差别并不在于内心良知良能的多寡有无,因为良知是每个人的本性;而在于,每个人多大程度上认识到、多大程度上发挥了这种良知良能。
30、曰:“是徒知养静,而不用克己工夫也。人须在事上磨炼,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