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浒传》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2、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顶上光明直冲千百丈,尔时在无上跏跌。
3、20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中庸集注》
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
5、《水浒传》第53回:戴宗道:“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6、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7、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见机而耐性,妙悟生光明。
8、《水浒》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9、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传》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传》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10、我没有指责金圣叹对自我心境的解读,也无意评判他针对自己的观点是否值得肯定。但是,若是金圣叹敢说这些话就是自己说的,与施耐庵无关,那就另当别论了。把这些话安在施耐庵的头上,金圣叹欺世盗名自恃才高而借《水浒传》教训世人,那就实在是有点小人了。
11、第六句:小人此去,定有结果,只恐主人此去,定无结果。-------燕青(想燕青自小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可怜的孤儿。幸得卢俊义收留,教他文武。如今功成名就,却看透朝廷,被迫流浪。可是玉麒麟卢俊义,不知存亡进退之机,不听忠劝。)
12、《水浒传》第38回:戴宗道:“你们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兄弟。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13、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施耐庵
14、自幼曾读经书,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15、人无刚骨,安身不牢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
16、如花美眷,怎敌似水流年。——曹雪芹《红楼梦》
17、后台回复“作业本”,领取练字笔本套装60件套
18、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见机而耐性,妙悟生光明。
19、小院初春,大雪压桔金线柳;寒生庾岭,狂现吹折玉梅花。
20、努力是成功之母。——塞万提斯败莫败于不自知。——吕不韦
21、国开兜率在西方,号作中天净梵王,妙相端居金色界,神通大放玉毫光。阎浮檀水心无染,优钵昙花体自香。率土苍生皈仰久,茫茫苦海泛慈航。
22、2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3、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伶官传序》
24、浩气冲天贯牛斗,英雄事业未曾酬。——施耐庵
25、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抱佛脚:求佛救助、保佑。这两句大意是:闲暇无事时不给佛烧香供奉,到事情急了才击求佛救助。
26、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施耐庵《水浒传》
27、自己的行为最惹人耻笑的人,却永远是最先去说别人坏话的人。
2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29、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30、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31、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赤族已堪怜。一心报国摧锋日,百战擒辽破腊年。然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范蠡船。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铁马夜嘶山月晓,玄猿秋啸暮云稠。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千古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施耐庵
32、不过,在这篇回答的结尾处,我还是要为金圣叹说一句好话:腰斩《水浒传》做得对,是大功一件。
33、(施耐庵《水浒传》)2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施耐庵《水浒传》)2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34、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寒蝉凄切》
35、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明代小说家施耐庵经典诗词名句摘抄年代:明朝
36、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37、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8、良药虽苦,但能治病,忠心的话虽不中听,但利于个人。
39、罗贯中,元末明初生于山东东平县罗庄村,这个目前大多数学者考究的籍贯。元代中期,由于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人,都先后搬迁到了杭州一带。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罗贯中外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着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公元1345~1355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
40、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合棺。《病起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