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葛亮出身于诗书世家,父亲诸葛珪曾官至泰山郡丞;
2、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在出山之前,他独居隆中,躬耕陇亩,以读书为乐。
4、每天晌午公鸡都会鸣叫三声,每到这时司马徽就知道下课了。
5、而这三个宝藏,就是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
6、《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7、小男孩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8、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诸葛亮诫子书全文)。
9、堂堂丞相,亲自带兵,为了节约粮食,两天才吃一天的口粮。
10、公鸡看到小米,就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打下课铃。
1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2、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3、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生活中多做减法,才能让我们不至于沦为物质的奴隶,活成最好的自己。
14、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5、每天晌午公鸡都会鸣叫三声,每到这时司马徽就知道下课了。
16、非(fēi)淡(dàn)泊(bó)无(wú)以(yǐ)明(míng)志(zhì),
17、出山之后,刘备予他官、予他财、予他名,但他依旧本色生活。
18、诸葛亮一生最为人所称道的,就是他“智乎近妖”的才能。
19、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
2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1、 注①:接,交也——《说文》。以后又延伸为迎接、接见、接物、连续等意思。这句话的“接”为接触的意思。如古汉语中的“兵刃既接”、“车错毂兮短兵接”。“接世”即接触社会,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2、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23、“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
24、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
25、国王欣喜不已,问小男孩:“你是如何找到我的表的?”
26、这篇家书的第二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时间,时间是一个人最为宝贵的财富,它的宝贵之处在于一去不复返。一个人的青春岁月就那么几年,这几年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的阶段,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如果稍稍松懈,时间就一去不回,只能空留遗憾了。
27、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28、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29、男孩继续道:“现在,请您遣散所有人。”国王照做了。
30、 高祖皇帝的明智,可以和日月相比,他的谋臣见识广博,谋略深远,但还是要经历艰险,身受创伤,遭遇危难然后才得安定。现在,陛下比不上高祖皇帝,谋臣也不如张良、陈平,而想用长期相持的战略来取胜,安安稳稳地平定天下,这是臣所不能理解的第一点。
31、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失。
32、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
33、但其实,所有的忙碌、盲目和茫然都是因为心中缺乏一个“静”字。
34、“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
35、遇事一味烦躁惊慌无济于事,唯有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
36、但聪明人知道,只有做了减法,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37、君子之行牢记在心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多不接世
38、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39、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非宁静无以致远)
40、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五年(770年)漂泊潭州(今长沙)时所创作的一首七律。
41、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42、节俭,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品格和态度。
43、有人质疑这不过是书中夸大的演绎,但不可质疑的是历史上诸葛亮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军事家。
44、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5、 淡泊名利才能志向坚定。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似乎没有必要设想由自己来改变历史,由自己的努力来控制谁、操纵谁。唯有把眼前的名利看得清淡,方能使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不忘自己应当树立和已经树立的抱负和目标,孜孜以求之,哪怕奋斗终生亦未取得成功,起码说明我们已经付出了努力,并非三心二意,我们是有信仰的,是愿意为理想而奋斗的人。
46、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7、诸葛亮不仅上学时读书用功,工作后一样用功。
48、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49、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
50、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51、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5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3、 ②学习诸葛亮《诫子书》的启示
54、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55、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淫慢则不能励精)
56、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57、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8、我们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静”字尤其显得难能可贵。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究竟想要什么。而不是随大流,渐渐迷失在人群。
59、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60、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1、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6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3、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64、 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65、淫(yín)慢(màn)则(zé)不能(bùnéng)励(lì)精(jīng),
66、但聪明人知道,只有做了减法,才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67、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68、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69、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我认为(所有的)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
70、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71、有道德修养的君子,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72、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
73、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74、征途漫漫,前路惶惶,为了统一大业,每天只吃几两的米饭。
75、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76、成功的真正要诀,应该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77、 诸葛亮在一千多年前就能提出“德、志、学”的观点确实难能可贵,特别是他提出的既重视德育教育又重视智育的进步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教育子女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诸葛亮的观点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后汉书》上就有“有志者,事竟成”的格言。宋代大教育家朱熹也说:“百学须先立志”。一个人要融入社会,干事创业,就必须有一定的道德修养,踏实做事的能力,百折不挠的意志,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