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讽刺: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地连续诘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混乱和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法名词解释)。
2、德育内容:讲智慧、正义、节制、勇敢作为四大内容。
3、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4、(2)助产: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
5、以上对苏格拉底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下面为大家呈现两道练习题进行巩固:
6、苏格拉底方法:是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的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就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是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事物的普遍概念。此方法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于对方,而是引导对方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当然,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适用。(苏格拉底法名词解释)。
7、④身教重于言传(他本人是崇高道德的典范)。
8、道德可教:他从知识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教人学会做人,让人拥有德育;身教重于言教,几方面论述道德可教,教人学知识学道德。
9、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从苏格拉底开始,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灵魂不灭说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这样明确对立起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定义。
10、也称问答法,产婆术。在苏格拉底看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儿从母亲的肚里接生出来一样,即思想之接生过程。所以称为产婆术。
11、20福建师范教育学考研群694374767
12、苏格拉底方法又称“问答法”或“产婆术”,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或教学中形成的由讽刺、助产、归纳、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13、苏格拉底(Σωκράτης,英译:Socrates;前469年-前399年)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的父亲是石匠和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
14、谈话法在心理咨询中又称会谈法,是心理咨询师通过与求助者面对面的谈话,口头信息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15、(4)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16、父亲以欺骗的手段哄自己的孩子吃药,使自己的孩子恢复了健康;一个人因怕朋友自杀,而将朋友的剑偷去,这些行为又归于哪一行呢?学生得出结论,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正义的,最后迫使他们收回了自己原来的主张。
17、①该方法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结论;
18、是指古希腊苏格拉底关于寻求普遍知识的方法。通过双方的交谈,在问答过程中,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逐步从个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定义、知识。
19、教育学考研背诵打卡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每天坚持下来才会看到效果,把大量的背诵内容细化到每一天可以减轻很大的背诵负担。
20、20天津师范教育学考研群832994956
21、总述:是苏格拉底发明的启发式教学法,又称“问答法”“产婆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
22、20首都师范教育学考研群696047189
23、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
24、第德育论。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人怎样做人,教人怎样做人,不仅是对成就的关注,更是对道德德行的看重。苏格拉底认为,智慧即德行,他认为道德并非天生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因此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善恶,正确的行事。
25、智者常用的方法是论辩术和雄辩术。论辩术又可分为巧辩法和矛盾法。他们进行不适当的区分;混淆概念;不合适的定义;在对话中通过提问方法逐步使对手接受自己预先设计的答案。这些都是巧辩术的诡辩特征。亚里士多德尖锐地批判说:“正如游戏中的骗局和卑鄙的竞争的不同特征是确定的,巧辩就是论辩中的卑鄙竞争。卑鄙的竞争者不取胜决不罢休,巧辩者同样如此。用这种方式论辩的人只是为了取胜,他们只是表面上的巧辩与好辩。智者就是那些为了公务和金钱的目的而这样做的人。智者行为就是通过表面的智慧演示来赚钱的方式,为此,智者对逻辑证明的演示感兴趣。”
26、苏格拉底主张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除政治、伦理、雄辩术和人生所需要的各种实际知识以外,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
27、局限: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谈话的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年儿童。
28、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柏拉图全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要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将它称为“产婆术”。
29、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中,记述了苏格拉底与学生讲座有关"正义"和"非正义"的对话,在这个对话中,苏格拉底就采用了产婆术这种方法。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他首先问"虚伪"归于哪一行?
30、中国人有一句格言,充满了东方悠久的智慧:“轻履者行远。”
31、(目标院校直系学姐一对一)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32、20东北师范教育学考研群778911426
33、(3)以培养政治家为教育目标,智者们最为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得到的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
34、>>>2021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公告及公示汇总(持续更新)
35、简答题:简述苏格拉底“知识即道德”思想及其教育意义
36、 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所以,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对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苏格拉底的方法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受教育者须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育的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人。
37、②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38、(4)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39、苏格拉底又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