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家语·在厄》 接受别人施与的人,对施与者常常怀有一种畏惧的心理。 《聊斋志异·神女》:受人求者常骄人,求人者常畏人。
2、 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南北朝教育家和文学家颜之推
3、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译文: 读书要喜欢问,如果问一次没达到目的,那么还可以接着问。
4、清·张自起《咏怀》 物:指各种享受的东西。 攻:击倒。 说明贪图富贵,就会在“糖弹”面前打败仗。
5、 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西汉学者扬雄
6、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意思是不学就没有成就,不请教别人就不会知道。
7、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王充名言
8、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9、明·张居正《答应天巡抚胡雅斋言严治为善爱》 怨之府:怨恨聚集的地方;大家怨恨的对象。 胎:根源。
10、学士简练于学,成熟于师,身之有益,犹谷成饭,食之生肌腴。
11、现在用它来论述,所以能够知道的事,通过思虑就能预见到;通过思虑不能够知道的事,不学不问就不能够知道。不学就能自己知道,不问就能自己通晓,从古到今已有的事例中,还没有见到过。
12、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
13、泰山样的罪恶,君子不会有;毛发样的好事,小人不会具备。——王充
14、唐·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地位尊贵的人容易矣横,家室殷富人容易奢侈。
15、唐·马周《清崇节俭及制诸王疏》 奢:奢侈。
16、处逸乐而慾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汉)王充
17、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
18、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中庸》
19、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20、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宋代文人陆佃
21、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2、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为饭也。——王充
23、问难与距师:要求得真才实学,必须打破唯师是从,唯书是理。“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不崇拜古代圣贤的思想权威,对于孔孟的言行如有自相矛盾,也敢于提出质疑和否定。
24、 有了长征精神,英语算什么!——疯狂英语创始人,全球著名英语口语教育专家李阳
25、可以知道的事,只要精心去思考它,事情再大也不难明白;不可以知道的事,即使用心学习和请教别人,事情再小也不容易弄懂,所以即使有智能的人,不学就没有成就,不请教别人就不会知道。
26、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
27、 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卫灵公》
28、10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王充
2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个是本原,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一方面回答的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真正承认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那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0、唐·皮日休《六箴序》 人虽穷,但要保持操守,位虽贵,但不要忘记道义。
31、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32、选自《论衡·逢遇篇第一》。(译文)推荐有益的贤才,采纳有益的主张,这是人所共知的。
3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34、 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希腊诗人米南德
35、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36、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
37、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剐赤。——王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