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5、当年舜想娶尧的女儿为妻,但是心里估计父亲不会同意,于是没说一声就直接娶了。
6、啥叫无后?就是这么重要的人生大事却不告诉父母,没有尽到作为后辈的责任啊!
7、也就是说,孔子反对“以德抱怨”。但是,由于被人曲解,孔夫子强调的有原则一下子就被忽略了。
8、这首诗的重点在于想念:无论老成啥样,神马都不记得都不会忘了想你。但并不是说自己老了就痴呆了!
9、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都忘记之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爱因斯坦
10、于是破山和尚一边吃,一边说出了这句话。只为了告诉后人:我这都是被逼的啊!
11、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12、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1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论语》
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1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16、这句话,经常会被一些小说误用,用来表达“天地残暴不仁,把世间万物都看成猪狗”的意思。
17、译文:他聪敏勤勉而爱好学习,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因此称他谥号为文。
18、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9、这句话经常被用来教育世人好好学习,学是无止境的。还延伸出了名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0、整理典籍,保存古代文化遗产,充实了教育内容。
21、这句话也是出自孔子的,意思是:不成熟的女孩和品质差的男人都很难相处,亲近了会蹬鼻子上脸,疏远了就要埋怨你。
2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3、孔子说:那些说什么就必须做什么的人,一看就是固执浅薄的,但是看在他不骗人的份上,算他个三等吧!
24、“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25、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26、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27、古时“闭门造车”是称赞“出门合辙”的巧妙!不是贬义词呀……
28、孟子说得更加明白:“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2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3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1、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作者:马卡连柯
3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33、春秋 孔子《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4、作为父母,只有知道子女们身在何处,才能安心。
35、《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7、释义:这句话本是一个悲壮的典故:话说明朝张献忠攻打渝城(成都)时,在城外的庙里驻扎还强迫寺里和尚吃肉。当时有个叫破山的和尚说:“只要你答应不屠城,我就吃肉。”张献忠答应了,于是破山和尚一边吃,一边念着这句话。他是为了城里数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
38、“相濡以沫”一直以来都被当作爱情美好的代名词,其实后面那句话才是真正的重点。
39、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
4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
41、解读: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圬(wū):涂饰墙壁用的工具,这里指涂饰、粉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