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品味句子网
菜单
伤感句子 伤感语句 伤感短句 伤感语录 伤感短语 句子大全 说说文案

孔子论语简介(短句40句精选)

来源:句子大全 发布时间:2023-06-10 11:35:02 点击:59次
品味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 孔子论语简介(短句40句精选)

孔子论语简介

1、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2、  《论语》是由孔子门人、弟子们辑录而成的记载孔子与弟子们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礼”,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论语》共二十篇,从政治主张到教育原则,从伦理观念到个人品德修养,内容涉及广泛。全书语言精炼生动,富于启发性,影响深远。

3、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4、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季康子欲行“田赋”,孔子反对。孔子对冉有说:“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6、因为在书中,除孔子外,只有这两人被尊称为“子”,并且书中记录两人的言论也比较多。

7、本期就介绍几本相关书籍,学习《论语》,体悟孔子的思想,感受先秦时期的学风。(孔子论语简介)。

8、子路第十三(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9、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想见阳虎、后二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

10、是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齐景公会见孔子,与孔子讨论秦穆公

11、但是,这么多《论语》翻译版本,哪个论语版本好呢?

12、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13、《论语》刚开始在儒家经典中地位并不高,一度被称为“小经”,南宋后因为理学家朱熹的推崇而日渐成为儒家“第一经”。

14、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15、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6、孔子最早探讨了人性的问题,认为人的天赋素质是相近的,个性差异是后天习染造成的,只要获得良好的学习条件,加上主观的努力,都可以养成“君子”的品德。以这种人性观为依据,主张“有教无类”,除奴隶以外,不分贫富、贵贱、贤愚、种族和地区,任何人都可以入学。这种教学观念冲破了宫廷的藩篱,与社会发生广泛联系,扩大了人才的来源,从而推动了已经开始的文化下移运动,促进私学进一步发展,为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开辟了道路。

17、《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微言大义,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18、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今从《史记·孔子世家》说。

19、孔子由鲁至卫。卫灵公问陈(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孔子

20、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21、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孙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候,“五世亲尽,别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为氏。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复娶颜徵在,生孔子。

22、孔子在卫。是年吴伐鲁,战败。孔子的弟子有若参战有功。

23、(pleaseforwardthisarticle,pleaseindicatethesource)

24、是不是孩子就完全没有能力读《论语》?是不是孔老夫子永远只能是画像里板着面孔爱讲大道理的严肃老头?如果你愿意听听当时的故事,那你对他们的看法一定会大不一样。

25、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26、“怎样安身立命?怎样为人处世?中国没有《圣经》,大家就都到《论语》中去找了”(李泽厚语)。

27、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28、关于《论语》的编纂者,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是《汉书·艺文志》中的“众弟子咸记之”。

29、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法治具有强制性,只能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德治具有感化力,才能影响人们的心灵。还认为人才不能依靠自然成长,必须经由教育培养。为此创办私学,以造就改良政治需要的“贤才”。孔子称“贤才”为“君子”(“士”或“成人”),要求“君子”首先必须是道德完善的人,能以身作则;把“修己以安百姓”作为最高政治理想和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30、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他主张“为政以德”,追求“天下归仁,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他非常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认为一个人能否成为有德之人,关键在于自己的主观努力,且为人应该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只要自己有德行,就不必担心别人是否赏识和理解自己。

31、从小读《论语》长大的孩子,人生的格局不会太小。

32、(本文是诸葛长青原创文章,图片选自网络。欢迎转发,转发引用请注明出处)

33、《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34、《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

35、《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36、孔子与弟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人相救。

37、孔子少时“贫且贱”,年15岁立志求学,通过私人传授,博习诗书礼乐。约30岁,在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私人讲学。颜渊、曾点、子路等是最早的弟子。50岁任鲁国中都宰,继升司寇,不久去职,率弟子历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志欲改良时政,复兴周礼,然终不见用。在外14年,68岁重返鲁国,政治上仍不得志,乃专力从事讲学和著述,直到逝世,弟子达3000人,身通六艺者70余人。

38、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39、像《泰伯篇第八》的第一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上一篇:教师节祝福语精选诗句(短句68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句子大全

  • 杏林子的事迹简介(短句43句精选)
  • 纪梵希和赫本的故事简介(短句41句精选)
  • 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短句37句精选)
  • 关于孔子的故事200字(短句38句精选)
  • 关于孔子的故事名字(短句65句精选)
  • 作者史铁生的简介(短句49句精选)
  • 列夫托尔斯泰简介及作品(短句69句精选)
  • 诸葛亮生平事迹简介(短句97句精选)
  • 论语警句摘录卡10字(短句27句精选)
  • 孔子教育人的名言警句(短句81句精选)
  • 关于巴金的资料简介300字(短句68句精选)
  • 叔本华简介(55句精选句子)
  • 罗比王尔德简介(短句39句精选)
  • 徐志摩的简介资料(短句31句精选)
  • 黑格尔简介200字(短句19句精选)
  • 雷锋简介资料(短句106句精选)
  • 句子大全相关栏目

    推荐句子大全

  • 公认最好的歌词(短句13句精选)
  • 词语接龙大全两字(短句15句精选)
  • 形影不离造句二年级(短句32句精选)
  • 用像造句子比喻句(短句41句精选)
  • 汤姆索亚历险记人物介绍(短句94句精选)
  • 中学生个人自评50字(短句46句精选)
  • 关于爱与关爱的名言警句(短句98句精选)
  • 六六的蜗居中性的描写(短句79句精选)
  • 最新句子大全

  • 孔子论语简介(短句40句精选)
  • 教师节祝福语精选诗句(短句68句精选)
  • 经典诵读手抄报简单又漂亮(短句60句精选)
  • 经典诵读手抄报图片大全(短句64句精选)
  • 赞美青春的诗歌(短句7句精选)
  • 优美的句子经典优美语句摘抄高中(短句83句精选)
  • 励志个性签名微信(短句83句精选)
  • 关于青春的诗歌朗诵稿(短句15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