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禀赋不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同时教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6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收获甚多,感慨万千。总感觉一位老人正在讲述着他一生对教育的感悟的种种表情。先生说:“以教人者救已”是根本方法之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陶行知以毕生的精力谱写教育新方法,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是我们这些教书匠的指路灯,我认为这盏灯,对我们来说,是最明亮着,永远是闪烁着,永远指引着文字前进再前进。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给予了我们启迪。“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与教学论。
2、他结合中国只有少数人能得到教育的国情,提出了要根据社会需要办学的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的教育启示)。
3、最近我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认识到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爱心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教育是植根于爱,教师有了爱,才会积极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才会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才会用智慧和心血去培育好学生。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他说:“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是这样尊重学生。
4、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
5、后来,他又先后发表了《创造宣言》、《创造的儿童教育》、《创造的社会教育论纲》、《民主教育》、《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等文章,进一步从理论上对创造教育进行了论述。
6、陶行知在民主教育方面的实践长达19年之久,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因此民主教育既具有教育学上的意义,也对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反侵略战争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7、大疆发布全新编程教育无人机,Mind+编程助力其创意无限!
8、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便是“教学合一”,这些观点是他过去提出的似乎也是现在新课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
9、陶行知是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10、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11、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优秀、朴实的教育哲理。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启迪作用,还有利于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2、陶行知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德育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13、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在幼儿教育教学的方法上,陶行知一直在不断地创新改革,他注重启发,提倡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说教学做合一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是这个整体的核心。“做”指的是“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都要以事为中心,即以实际生活为中心。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必须田里学,在田里做。
14、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
15、首先,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要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要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是永久有益于世的。故此,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他曾经赋诗来表达这种精神:“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16、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17、陶行知在《学做一个人》文中指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个要素:要有健康的体魄,要有独立的思想,要有独立的职业。”因此,培养幼儿做人,独立自主的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现实当中很多幼儿往往都不愿意来幼儿园,教师就可以以故事、儿歌、游戏等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让他们在故事游戏中了解幼儿园是一个快乐,充满乐趣的地方。小朋友就可以在唱歌,游戏中萌发独立的意识,喜欢上幼儿园。
18、教师要遵循生活教育理念,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法。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生活与学习融会贯通。
19、➤如何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化”|“双减”下的学校教育系列文摘之三
20、在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上,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和实践就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对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主张儿童的教学要以生活为中心,与儿童的实际生活想联系,提倡在教育中要解放儿童,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得儿童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至今仍是可以借鉴的,对幼儿教育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正在稳步的发展,各界都非常关注和重视幼儿教育。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发是多方面。尤其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理论。
21、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他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
22、(3)周洪宇.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
23、陶行知曾经这样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化,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首先,“以生活做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其次,“生活决定教育”,人们的社会生活各不相同,因此所受的教育也就各有千秋。
24、首先,和学生交朋友,真正了解学生。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家长宠的多,普遍具有叛逆心理。对于不同的孩子采用怎样的教育方法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为什么有些孩子在犯错误后对管理有抵触,以后仍然继续犯错误,大多是因为我们管理者武断地下结论,不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性格而采用了不具针对性的措施。致使其严重反感,抵触,达不到教育管理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哪怕是同样的问题也许仍然需要不同的方法。这需要班主任们做更多的扎实的基础工作。
25、最后,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确实一定程度上应对了当时中国教育界师资严重匮乏的恶劣局面,为中国教育找到了一条新出路。
26、其陶行知提出,对于农人、农村要怀有深沉的“爱”,这是乡村教育工作的动力之源。“工业主义教育”对乡村人才的“虹吸效应”是巨大的。谁来“拯救”乡村教育,是乡村教育改革绕不过的话题。陶行知指出,欲抵制“工业主义”的咄咄逼人,乡村工作者唯有靠坚定的意志、坚强的信念与坚韧不拔的精神,“逆水行舟”,才能蹚出一条新路。于是,陶行知提出了“爱”的教育思想,即对中华民族、对农民的深沉的“爱”,一种不去追求奢侈、甘于寂寞奉献农村的精神,并以此作为深入农村、扎根田间的工作动力。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成立三周年之际,陶行知饱含深情地说:“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他爱农人,与农人共鸣,从最多数最不幸的人出发,他的目光,没有一刻不注意到中华民族和人类的全体。在吉祥学园里,他写了两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有了对农人的“爱”,对“最不幸人”的同情之心,才甘愿“为农人活,为农人死,和农人共甘苦,同休戚”。
27、为了让学生发挥出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在教学《树和喜鹊》这篇课文时,我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从课题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很快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逐步深入。
28、科学技术发展使得社会环境、人们的价值观和家庭教育观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管理受到严峻挑战。其中,学生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重中之重”,问题尤为突出。学生管理与社会脱节、学生管理体制老化等诸多问题日益凸显。重温《陶行知全集》《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等著作,笔者发现陶行知先生不仅对教学有精辟的论述,对管理问题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陶行知学校管理思想博大精深,现以主体部分“生活教育”为基础,从学生管理的视角认知反思,以陶行知为模范审视自己,自觉推进学生管理改革,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管理效能。
29、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3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以这样一颗伟大的爱心滋润着无数颗童心,也培养出了无数的爱心。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他的教育思想非常好的指导着教师工作,我将以此为起点,形成一种不断反思总结的习惯,继续在实践中摸索新的思路与方法。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成员,若人人以集体利益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为集体着想,则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集体定是有希望的集体。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集体的根本必然动摇。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31、在原来我们提到老师的时候,首先认为老师必定是严肃的,古板的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是非常的远的。学生很多的问题不敢去和老师沟通,甚至惧怕老师在外面看到老师的时候甚至要绕开走,但是现在很多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好,认为老师非常的亲近,除了在学习之中在生活之中也有着很多的联通,所以说现在教师形象的转变其实是有利于促进这种师生关系的。
32、低年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好奇多问,还会积极勇敢地尝试,他们喜欢用最敏感、最直接的方式来感知周围的事物。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后,我知道创造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我放弃了过去让学生边读边想或进行课本剧表演的教学方法,而是给学生半瓶水和石子,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学生在动手实验后得到的收获远比讲、读、想来得多。
33、陶行知说,要将富贵化变成平民化,降低费用,使穷人家的儿童也可以上幼稚园,打破幼稚园只能是富家子弟才能享有的局面,并做到真正适应中国乡村儿童的生活教育。
34、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与陶先生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以教育理念也会有一定的差别。但这并不意味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已经过时,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学习和发扬其精神。这其中不单纯的指他的教育精神,还有其高尚的师德。
35、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36、民国时期,我国的教师极其匮乏,且对于每一个不同年级的儿童,所教授的知识也有所区分,面对师资的不足,“小先生制”诞生了。
37、我们应如何去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呢?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实施素质教育,小而言之,为学生的终身受益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大而言之,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为中华为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38、目前我国教师行业的门槛可谓是日渐降低,师资队伍几乎达到饱和,但仍有许多人想要进军教师队伍,这就难免造成部分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而师德师风建设更为重要。
39、“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体。“生活即教育”是核心;“社会即学校”是范围;“教学做合一”是方法。三者是一个整体,相互补充,相互支撑,不可分割。
40、作者简介:王志和,廊坊一中高级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多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
41、知是行之成”理论演绎出来的创造过程,所以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注:《陶行知全集》第3卷,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
42、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应能做到。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己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要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教师就应当有高尚的师德,时时躬身实践,处处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表率。
43、比如,对于没有听清楚教师行为指导的孩子要多去耐心的重复几遍。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要主动渗透到孩子们的活动实践中。
44、首先,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小先生制”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依据中国教育之现状采取的解决方式,因此,“小先生制”的教授形式适应当时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45、陶行知先生一生躬行实践,困知勉行,总结创造了体系完备、内涵丰富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实践。对此,我们要传承陶行知先生的开创精神、挖掘陶行知思想的时代价值、加强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建设,促进当代教育实现进一步的良好快速发展。
46、(10)陈欢欢.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素养观的演进与应对(J).教学与管理,2021(9):1-
47、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小先生制”在提出之日便迅速传播开来,人人都是小先生的思想广为流传,做到了“即知即传”。诚然,随着“小先生制”的不断发展,其优势及弊端也日渐显露。
48、➤大概念的特征属性|“教学”栏目系列文摘之二
49、罗丹说:“恶是枯干”。我想要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关键要有适宜的气候、一定的土壤、而这些条件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50、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一生教育实践的结晶,是在批判吸收中外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理论体系,是其教育思想一以贯之的核心。“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