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品味句子网
菜单
伤感句子 伤感语句 伤感短句 伤感语录 伤感短语 句子大全 说说文案

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短句111句精选)

来源:句子大全 发布时间:2023-06-13 10:27:53 点击:59次
品味句子网 > 句子大全 > > 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短句111句精选)

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

1、"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出自马克思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

2、那么对德国的政治哲学和法哲学的批判又意味着什么?(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

3、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要,它的具有通俗形式的逻辑,它的唯灵论的荣誉问题,它的狂热,它的道德约束,它的庄严补充,它借以求得慰藉和辩护的总根据。

4、出自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扩展资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法律思想在这部写于1843年8月间的篇幅巨大的未完成的手稿中,马克思不仅用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地改造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法哲学本体论;

5、《导言》撰写于1843年10月中旬一12月中旬,1844年2月发表在马克思和卢格在法国巴黎编辑出版的《德法年鉴》上。

6、马克思认为对宗教批判的根据,从费尔巴哈那里来的。

7、  德国唯一实际可能的解放是从宣布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个理论出发的解放。在德国,只有从对中世纪的部分胜利解放出来,才能从中世纪得到解放。在德国,不消灭一切奴役制,任何一种奴役制都不可能消灭。彻底的德国不从根本上开始进行革命,就不可能完成革命。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可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己。

8、  如果我们来看一下德国各邦政府,那末我们就会看到,由于现代各种关系,由于德国的情势,由于德国教养的特点,最后由于自己本身的正确本能,这些政府不得不把现代国家世界-它的长处我们没有加以利用-的文明的缺陷和旧制度的野蛮的缺陷-这些缺陷我们却大加欣赏-结合了起来。因此,德国还要越来越多地含有超出它的现状的那些国家制度的某些方面,即使不是合理的方面,至少也是不合理的方面。世界上有没有一个国家,也象所谓立宪德国这样,天真地分担了立宪国家制度的一切幻想,而未分享它的现实成就呢?除了德国政府而外,难道会有什么人产生这样一种奇怪念头,想把出版检查制度的痛苦和以出版自由为前提的法国九月法令的痛苦结合在一起吗?正象在罗马的百神庙可以看到一切民族的神一样,在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可以看到一切国家形式的罪孽。这个空前未有的折衷主义又特别得到了德国国王的政治的,审美的饕餮的保证,这个国王想扮演国王的一切角色-封建的和官僚的,专制的和立宪的,独裁的和民主的;他这样做如果不是以人民的名义,便以他本身的名义,如果不是为了人民,便是为他自己。德国这个形成一种特殊世界的当代政治的缺陷,如果不摧毁当代政治的一般障碍,就不可能摧毁德国的特殊障碍。

9、接着马克思又讨论了“德国有没有可能通过政治革命来达到现代国家的高度”。

10、      它认为目前的斗争只是哲学同德国这个世界的批判斗争,而没有想到现存的哲学本身就属于这个世界,而且是这个世界的补充,虽然只是观念的补充。它对对方采取批判的态度,对自己本身却采取非批判的态度,因为它从哲学的前提出发,没有超出这些前提得出的结果,或把别处得来的要求和结果冒充哲学的直接要求和结果,虽然这些要求和结果-假定是正确的-只有否定现存的哲学,否定作为哲学的哲学,才能得到。关于这一派,我们回头还要详细谈到。它的根本缺陷可以归结如下:它认为,不消灭哲学本身,就可以使哲学变成现实。

11、马克思的《导言》(以下简称《导言》)写于1843年底至1844年1月,1844年2月文章发表于《德法年鉴》,是一篇探讨人类解放具体途径问题的文本。

12、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费尔巴哈》中,我们不难看到,马克思着重强调的有以下几点:人的本质归根结底并不仅仅是宗教的本质这种抽象物,更不是脱离社会的孤立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3、可见,其实就“踏上哲学之路”这件事来说,伟大的思想家其实与今天的我们没有太大的差异,一如许多读了点尼采的诗句和散文就此迷上哲学、从而选择为此献身的“中二文艺青年”——年轻的心灵向往崇高的事物是必然的,因为他们也意识到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与人类历史上的崇高智慧产生共鸣,而他们表达这种向往的方式也由于其年轻而显得狂野不羁。从最开始的、片面地阅读伟大思想家的著作,迷醉于由此产生的片面的理解,如同邂逅美女一般的狂热眷恋。

14、这个逻辑也是一般认为马克思思想看法观点,从这个逻辑出发,很多问题都得不到实际上的解答,如果单纯的是这样的话,就会引入另一种逻辑,也就是从政治之后的看法,从政治(无产阶级的解放)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显然这里没有考虑更为丰富的意蕴,影响了后来的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但是在讲到列宁哲学时,尤其是《国家与革命》实际上列宁的整个逻辑都是建立在整个《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之中的。如果说马克思是从宗教批判——哲学批判——政治批判整个逻辑,那么列宁则是国家批判——哲学批判——政治批判。所以在两个逻辑比较之中,马克思的宗教批判转变为了列宁的国家批判,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第一章阶级社会和国家阐发出如下的观点:

15、  因此,既然德国的整个发展没有超出德国的政治发展,那末德国人能够参与现代问题的程度顶多也只能象俄国人一样。但既然个人不受国界的限制,那末整个国家就不会因为个人获得解放而获得解放。希腊哲学家中间曾经有一个是斯基台人,但这丝毫也没有使斯基台人接近希腊文化。

16、“因此,真理的彼岸世界消失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案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任务。于是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17、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就意味着对现代国家的批判。

18、★ 备注:请写明收件人姓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方式,或者可以致电我们进行信息登记。订阅热线:010-59366555

19、如果说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而人的本质是世俗基础,那么对宗教的批判就可以对世俗基础的批判。

20、原稿共39张,没有标题,现在的标题是1927年苏联共产d(布尔什维克)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发表这一手稿时加的。

21、这段名言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批判的武器,是理论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理论的批判;武器的批判,是现实的批判,是社会主义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22、在19年撰写课程论文时,我曾看过一篇对我文章观点支持的文章,也就是莱特《马克思主义依然不需要规范性理论?》他的观点仍是马克思不需要规范性理论,所谓规范性理论都是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关系的产物和副产品,只要无产阶级解放,这个社会就不再出现这个规范性理论了,与列宁一样都这样的认为。但是实际上国家概念与政治概念的合并影响了莱特的看法,尤其是列宁的国家概念与政治概念的合并,也就是《国家与革命》本文的标题,国家是国家概念,革命是一个政治概念,它们的合并导致了这样的后果。但我们对马克思进行思考,如果单从这个宗教哲学政治批判转向理解,马克思同样也造成了政治概念与国家概念的合并,尤其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之中。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的开放性造成了这样一点似是而非的确凿性看法,但实际上马克思同时又是对黑格尔哲学的继承的真正理解。

23、这一点我可以归结于过去——现在——未来  但是这个是站在人类历史的时间线索在叙述的,形成了一个同构性的结论。

24、但也正如对一个女孩的喜欢停留于表面是不够的,要求锲而不舍地追求与深入理解,在那之后他才会看清更多。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定是出现了很多问题的,这一点当你敏锐思考到了,往后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就会发现,他们实际上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实际上还是有些不够深刻的,要不然就没有以后的发展了。所以有的学者坚持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的青年马克思万岁,这实际上是杀死了马克思主义,玷污了马克思之后的政治经济学创作,人毕竟不能一辈子停留于青春万岁而不去思考成人后的责任与担当;当然有部分学者认为政治经济学不是哲学,那这又错了,政治经济学是外在形而上学批判,属于哲学理论,内在形而上学就是以思辨理性为核心,自否性为前提的,形上意识逻辑体系批判。

25、如果想从德国的现状本身出发,即使采取唯一适当的方式,就是说采取否定的方式,结果依然是时代错乱。即使对我国当代政治状况的否定,也已经是现代各国的历史废旧物品堆藏室中布满灰尘的史实,即使我否定了敷粉的发辫,我还是要同没有敷粉的发辫打交道。即使我否定了1843年的德国制度,但是按照法国的纪年,我也不会处在1789年,更不会是处在当代的焦点。

26、  在导言后面将要进行的探讨(也是对这项工作的一点贡献)开始并不是针对原本,而是针对副本-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其所以如此,只是因为这一探讨是从德国开始的。

27、“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已经基本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具体表现为:

28、当然我认为,恩格斯后来对黑格尔进行批判的时候,实际上是吸收和采纳了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的逻辑的,但恩格斯包括国内许多学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让我意外的是,国内鲁克俭老师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他的关于青年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与青年恩格斯的批判谢林哲学的后面写了一些与我相似的观点,恩格斯吸纳谢林哲学的观点进而反对黑格尔哲学,这令我二十三岁的年轻学生极为感动,很想与之好好聊一聊。疯子也跟我说他以后打算研究谢林哲学,我也是挺高兴的。我个人很重视谢林哲学,甚至于比黑格尔哲学还重视,因为客观性哲学很难读,尤其谢林和黑格尔可以说是关系非常密切了;但在现实里的个人关系来说,黑格尔从早期对谢林爱称到最后的不欢而散,这一点就让人感到有点遗憾了。

29、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30、马克思的青年时代追随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后来根据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观念来批判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费尔巴哈从宗教问题出发,阐述了一个重要思想:人的本质就是人自身。宗教的产生是人性异化的后果。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上帝。由此批判人的异化。

31、1843年3月,马克思从社会退回到书房,开始进行历史研究,以解决《莱茵报》时期因现实与黑格尔理性哲学之间相互矛盾而产生的“苦恼的疑问”。1843年3月中至9月底,他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黑格尔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得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结论。10月,马克思被迫离开克罗茨纳赫,他来到巴黎这个当时革命运动的中心,并很快和德法两国的工人群众和工人组织建立了联系。之后,他开始考察工人运动,研究当时先进的政治思想,走上革命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便是马克思参加工人运动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首部著作。

32、  有个学派以昨天的卑鄙行为来为今天的卑鄙行为进行辩护,把农奴反抗鞭子-只要它是陈旧的,祖传的,历史性的鞭子-把每个呼声宣布为叛乱;历史对这一学派,正像以色列上帝对他的奴仆摩西一样,只是表明了自己的过去,因此,这个法的历史学派本身如果不是德国的历史产物,那它就是杜撰了的德国的历史。这个夏洛克,奴仆式的夏洛克,发誓要凭他的期票,历史的期票,基督教德意志的期票来索取从人民心上剜下来的每一磅肉。

33、在马克思确定的德国历史性当中,他认为黑格尔法哲学是现代国家理论最后和最高的形式。

34、《导言》也是马克思世界观和政治立场转变的产物。在1842年以前,在大学读书和《莱茵报》工作期间,马克思在世界观上是唯心主义者,在政治上是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1837年,马克思在柏林大学就读期间,受到了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也正是在此期间,他同以布鲁诺·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建立了联系,并开始以激进的民主主义的立场去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斗争。1842年年初,在大学任教的愿望破灭以后,马克思通过为《莱茵报》撰稿以及任该报主编开始直接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在此期间,通过对社会现实状况的研究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入了解,马克思日益觉察到经济因素和物质利益的作用以及社会关系的客观性。1843年夏,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研究,得出了“市民社会”即物质生活关系决定政治国家的结论。尽管此时的批判仍然带有费尔巴哈的痕迹,这一结论也不能直接等同于后来唯物史观中“经济结构决定政治上层建筑”的原理,但是毕竟迈出了转向唯物主义的关键一步,并推动马克思将其视阀由政治、法的观念转向物质利益、经济关系。马克思后来说,他当时通过对法哲学的研究,已经“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此后,马克思离开德国前往巴黎,在那里他撰写了《导言》,标志着其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重要转变。

35、    但是,既然德国只是用抽象的思维活动伴随了现代各国的发展,而没有积极参加这种发展的实际斗争,那也就是说它只分担了这一发展的痛苦,而没有分想这一发展的欢乐和局部的满足。一方面的抽象痛苦同另一方面的抽象活动相适应。所以有朝一日,德国会在还没有处于欧洲解放的境地以前就处于欧洲瓦解的境地。德国可以比做染上基督教病症而日形憔悴的偶像崇拜者。

36、  应该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这种制度虽然低于历史水平,低于任何批判,但依然是批判的对象,正向一个低于做人的水平的罪犯,仍然是刽子手的对象一样。在同这种制度进行斗争当中,批判并不是理性的激情,而是激情的理性。它不是解剖刀,而是武器。它的对象就是它的敌人,它不是要驳倒这个敌人,而是要消灭这个敌人,因为这种制度的精神已经被驳倒。这种制度本身并不是值得重视的对象,它是一种按照应当受到蔑视的程度而受到蔑视的存在物。批判没有必要表明自己对这一对象的态度,因为它已经清算了这一对象。批判已经不再是目的本身,而只是一种手段。它的主要情感是愤怒,主要工作是揭露。

37、  答:就在于形成一个被彻底的锁链束缚着的阶级,即形成一个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一个表明一切等级解体的等级;一个由于自己受的普遍苦难而具有普遍性质的领域,这个阶级并不要求享有任何一种特殊权利,因为它的痛苦不是特殊的无权,而是一般无权,它不能再求助于历史权利,而只能求助于人权,它不是同德国国家制度的后果发生片面矛盾,而是同它的前提发生全面矛盾,最后,它是一个若不从其它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并同时解放其它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领域,总之是这样一个领域,它本身表现了人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恢复才能恢复自己。这个社会解体的结果,作为一个特殊的等级来说,就是无产阶级。

38、   但是,即使新教没有正确解决问题,它毕竟正确地提出了问题。现在问题已经不是同俗人以外的僧侣进行斗争,而是同自己内心的僧侣进行斗争,同自己的僧侣本性进行斗争。如果说新教把德国俗人变成僧侣,便解放了世俗教皇及其整个集团即特权者和庸人,那末哲学把僧侣精神影响极深的德国人变成人,这就是解放全体人民。但正象解放不应以王公的解放为限一样,财产的收归俗用也不以夺取寺院财产为限,而这种夺取是由伪善的普鲁士最先实行的。当时,农民战争这个德国历史上最彻底的事件,因碰到神学而垮台了。今天,神学本身已被粉碎,德国历史上不自由的最尖锐表现-我们的现状-碰到哲学也要垮台。宗教改革以前,官方德国是罗马最忠顺的奴隶。革命前,德国则是小于罗马的普鲁士和奥地利,保守的容克和庸人的忠顺奴隶。

39、在文革的时候就有“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到王炯华的“毛泽东与李达的交往”又有:“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上井冈山,从事‘武器的批判’,直到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李达则继续笔耕、舌耕,致力于‘批判的武器’,终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大家。”

40、在18年上这个马哲史的课,我是很仔细去听的,但是并没有给我解答为什么《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与《国家与革命》的同质性,也同时得出了一个即宗教——哲学——政治批判结论,这个天真的结论影响我自己两年左右,也导致我在宗教批判—哲学批判—政治批判这个逻辑范式中,不断的溯源,追寻马克思的德国古典哲学源头,耽误了很多事情,尤其是我的生活受到了一些影响,更侧重于理论学习而非是事情。而对列宁哲学的批评实际上是都是站不住脚的,他们的问题是在于没有对列宁与马克思之间的同质性讲清楚而导致的,他们不理解列宁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看法与观点,但同时,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当中是否存在着空白呢?

41、听“荐”经典|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选读

42、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要求抛弃关于人民处境的幻觉,就是要求抛弃那需要幻觉的处境。因此,对宗教的批判就是对苦难尘世——宗教是它的神圣光环——的批判的胚芽。

43、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德国理论的彻底性及其实践能力的明证就是:德国理论是从坚决彻底废除宗教出发的。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一条绝对命令: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一个法国人对草拟中的养犬税发出的呼声,再恰当不过地刻画了这种关系,他说:”可怜的狗啊!人家要把你们当人看哪!”

44、  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得到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对这种哲学的批判不但是对现代国家和对同它联系着的现实的批判性分析,而且也是对到目前为止的德国政治意识和法意识的整个形式的最彻底的否定,而这种意识的最主要,最普片,升为科学的表现就是思辨的法哲学本身。如果说,思辨的法哲学,这种关于现代国家(它的现实还是彼世,虽然这个彼世不过是在莱因河彼岸)的抽象的,脱离生活的思维只在德国才有可能产生,那末反过来说德国人之所以有可能从现实人抽象出现代国家的思想形象,也只是因为现代国家本身是从现实人抽象出来的,或者只是幻想地满足整个的人。德国人在政治上考虑过的正是其它国家做过的事情。德国是这些国家理论上的良心。它的思维的抽象和自大总是同它的现实的片面性和低下并列。因此,如果德国国家制度的现状代表了旧制度的完成,即表现了现代国家机体中的这个刺的完成,那末德国的国家学说的现状就表现了现代国家的未完成,表现的现代国家的机体本身的缺陷。

45、对比于马克思则是“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对此进行的比较可以看到是,列宁认为当国家祛除它的神秘形象,国家也就是一个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也是一个工具,因此,只要无产阶级的解放(暴力革命),打破了阶级关系,形成无产阶级专政,也就导致了国家会衰亡,因为国家本身就导致国家衰亡。可以说,这一点与马克思是极其一致的,我在这里对列宁做出更深刻的赞誉,列宁是20世纪能够理解马克思哲学逻辑的真正传人。但是这一点远远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是不是无产阶级解放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了呢?所以有些人的看法,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种理性宗教来看,将真理与权力进行了一致化处理,但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

46、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异化的社会原因。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宗教的批判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人。就是说,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

47、   不错,德国历史上有过一个引以自豪的运动,这个运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历史上都没有进行过,而且将来也不会仿造进行。我们和现代各国一起经历了复辟,而没有和它们一起经历革命。我们经历了复辟,首先是因为其它国家勇敢地进行了革命,其次是因为其它国家受到了反革命的危害;在第一种情形下,我们的统治者感到害怕,在第二种情形下,我们的统治者没有感到害怕。我们往往只有一度,在自由被埋葬的那一天,才在我们牧师的领导下,处于自由社会。

48、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写道:“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身。”

49、马克思说:“德国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得到了最系统,最丰富的表述。对这种哲学的批判,既是对现代国家和对同它相联系的现实所作的批判性分析,又是对迄今为止的德国政治意识和法意识的整个形势的坚决否定,而这种意识的最主要最普遍上升为科学的表现正是思辨的法哲学本身。”

50、其实我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物关于他们对黑格尔哲学路径思考的梳理,主要是想说明一点:他们都是黑格尔哲学中最容易阅读的著作出发,之后则是疯狂热爱黑格尔哲学,站在了黑格尔哲学立场上,但又由于他们本身对于黑格尔哲学并不是通过黑格尔哲学的核心著作来理解的,而是通过黑格尔哲学的学生们的文本普及还有黑格尔哲学中一些较为简单的著作中所开启的哲学出发点,因此并未触及黑格尔哲学的核心与真谛,导致了他们对黑格尔哲学并不是直接性的整体把握,而是交互性的接续理解,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他们关于黑格尔哲学或者是德国哲学的理解是一场动态性的活动。

51、马克思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写的一篇导言。写于1843年10月中至12月中,载于1844年2月《德法年鉴》上。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1卷、第二版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52、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53、马克思认为,宗教是苦难的现实世界的反映,宗教中的苦难就是现实世界中苦难的歪曲的反应。要批判宗教,最彻底的做法是彻底的推翻颠倒的社会关系,推翻异化人性的社会制度。颠倒的现实世界一旦被推翻,宗教幻想的天国也就随之瓦解了。

54、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95年版,第1-3页。

55、有朝一日,德国会在还没有处于欧洲解放的境地之前,就处在欧洲瓦解的境地。德国就像染上基督教病症而日渐衰弱的偶像崇拜者。

56、马克思揭示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维护德国现存制度的本质,指出这种哲学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得到了最系统的表现,论述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同对德国现实社会的批判的关系,提出了“向德国制度开火”的革命任务。

57、    但是,德国的任何一个特殊阶级,不仅缺乏那些把自己标志为社会消极代表的彻底,尖锐,勇敢,无情,同样,任何一个等级也缺乏和人民心胸相同-即使是瞬间的相同-的开阔的胸怀,缺乏鼓舞物质力量实行政治暴力的感悟,缺乏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敢于向敌人傲然挑战:我算不了什么,但我必须主宰一切。构成德国道德和忠诚-不仅是个别人的,而且是各个阶级的-的基础的,却反而是被压抑的利己主义;这种利己主义故步自封,而且希望别人也能故步自封。因此,德国社会各个领域之间的关系就不是戏剧性的,而是史诗式的。每个领域不是在被压迫的时候,而是当现代关系在没有得到这个领域的任何支持的情况下建立了低于它的而且它能加以压迫的社会领域时,才开始意识到自己,才连同自己的一切特殊要求与其它社会领域一起占居一定的地位。就连德国资产阶级精神上的优越感也只是以自己是一切阶级的卑鄙庸俗性的总代表这种意识为依据的。因此,不仅德国各邦的帝王登基不及时,而且市民社会每个领域也是未等庆祝胜利,就遭到了失败,未等克服面前的障碍,就设置了自己的障碍,未等表现自己的宽大本质,就表现了自己的狭隘本质,因此,就连扮演一个重要角色的可能性,也是不等这种可能性显现出来就已成了过去,一个阶级刚刚开始同高于自己的阶级进行斗争,就卷入了同低于自己的阶级的斗争。所以当诸侯同帝王斗争,官僚同贵族斗争,资产者同所有这些人斗争的时候,无产者就开始了反对资产者的斗争。资产阶级还不敢按自己的观点来表述解放思想,而社会情况的发展以及政治理论的进步已经说明这种观点是陈旧的,或者至少是成问题的了。

58、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写道:“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59、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写道:“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60、     宗教批判摘去了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但并不是要人们依旧带上这些没有任何乐趣任何慰藉的锁链,而是要人扔掉它们,伸手摘取真实的花朵。宗教批判使人摆脱了幻想,使人能够作为摆脱了幻想,具有理性的人来思想,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性;使他能够围绕着自身和自己现实的太阳旋转。宗教只是幻想的太阳,当人还没有开始围绕自身旋转以前,它总围绕着人而旋转。

61、这种批判撕碎锁链上那些虚构的花朵,不是要人依旧戴上没有幻想没有慰藉的锁链,而是要人扔掉它,采摘新鲜的花朵。对宗教的批判使人不抱幻想,使人能够作为不抱幻想而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使他能够围绕着自身和自己现实的太阳转动。宗教只是虚幻的太阳,当人没有围绕自身转动的时候,它总是围绕着人转动。

62、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就像马克思所说那样,他只是做了一些科学工作,为的是走出史前社会所进行的活动,而马克思恩格斯还有列宁等人对无产阶级的解放情有独钟,而大概同时期的恩格斯的通过《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也对资产主义社会进行了一种批判,他们最后的也都是站在一种无产阶级解放的观点和看法来推导出来的历史必然性。我自己这里需要举一个我自己的理解,也就是:

63、“武器的批判”,是指用暴力和以暴力为后盾的强制手段,摧毁或压服对立的势力和个人的物质力量,简而言之就是暴力手段(注意这是指实际人的行为而不是思想了)。

64、《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法律思想在这部写于1843年8月间的篇幅巨大的未完成的手稿中,马克思不仅用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地改造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法哲学本体论,提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的著名论断,还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法学辩证法思想。

65、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话中有两个主句,即“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和“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两句话讲了两层意思,前者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后者是说“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66、  这种反对德国现状的狭隘内容的斗争,对现代各国来说,也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德国现状是旧制度的公开的完成,而旧制度是现代国家的隐蔽的缺陷。对德国政治现实的斗争就是对现代各国的过去的斗争,而过去的回音依然压抑着这些国家。这些国家如果看到,在它们那里经历过悲剧的旧制度,现在如何透过德国的幽灵在演它的喜剧,那是很有教益的。当旧制度还是有始以来就存在的世界权力,自由反而是个别人偶然产生的思想的时候,换句话说,当旧制度本身还相信并且也应当相信自己的合理性的时候,它的历史是悲剧性的。当旧制度作为现存的世界制度同新生的世界进行斗争的时候,旧制度犯的就不是个人的谬误,而是世界性的历史谬误。因而旧制度的灭亡也是悲剧性的。

67、   德国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是唯一站在正统的当代现实水平上的德国历史。因此,德国人民必须把自己这种想象的历史和自己的现存制度联系起来,不仅批判这种现存制度,而且还要批判这种制度的抽象继续。他们的未来既不能只限于对自己现实的国家和法的制度的直接否定,也不能只限于对观念中的国家和法的制度的直接实现,因为他们这些理想制度就包含了对现实制度的直接否定,而理想制度的直接实现,他们在观察邻国的生活的时候几乎已经经历过了。因此,德国的实践派要求否定哲学是正当的。该派的错误并不在于提出了这个要求,而在于仅限于提出这个要求,没有认真实现它,而且也不可能实现它。该派以为,只要扭过头去,背朝着它,嘟囔几句陈腐的气话,哲学的否定就实现了。它的眼光的狭隘就在于没有把哲学归入德国现实的范围,或者以为哲学甚至低于德国的实践和为实践服务的理论。你们要求人们必须从生活的现实萌芽出发,可是你们忘记了德国人民生活的现实萌芽一向都只是在他们的脑子里生长起来的。一句话,你们不在现实中实现哲学,就不能消灭哲学。

68、提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的著名论断,还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法学辩证法思想,提出了在矛盾分析基础上“把握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的唯物主义法学辩证法观,进而在法学本体论和法学方法论两个方面突破了黑格尔,为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69、马克思通过确定德国的历史来确定任务的,即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70、  的确,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宗教中解放出来,但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但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71、“德国人的那种置现实的人于不顾的,关于现代国家的思想形象之所以可以产生,也只是因为现实国家本身置现实的人于不顾,只凭虚构的方式满足整个的人。德国人在政治上思考其他国家做过的事情,德国是这些国家理论上的良心。”

72、马克思在1843年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又在法哲学批判中写了导言。然而这篇“导言”后来却比《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还要出名和出彩,一般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具有非常强烈的赞美声音的,起码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第一篇阅读文本来讲,它是具有相当大的奠基意义的。

73、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

74、所谓对宗教批判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也就是说,宗教是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丧失自身的人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同时这也是费尔巴哈宗教人本学的基本立场。

75、所谓“武器的批判”,是指通过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通过使用强制的手段来摧毁或压服对立的势力或个人,是一种比较粗暴的方式。

76、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是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真正射入这块没有触动过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为人。

77、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离不开哲学,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只有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才能获得解放。哲学是人的解放的精神武器,而唯物主义哲学才是人类最终解放的强大武器。

78、因此,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

79、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话中有两个主句,即“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和“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两句话讲了两层意思,前者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后者是说“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80、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出无产阶级是唯一能够消灭任何奴役、实现人的解放的阶级,并论述了无产阶级和哲学的关系,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

81、   这里指的是描述各个社会领域间的相互倾轧,描述普遍的沉闷和不满以及既表现为自大又表现为自卑的偏颇,也就是描述专以维护一切卑鄙行为为生的,而且自己本身也无非是一种以政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卑鄙事物的那个政府机构内部的一切。

82、马克思在1843年3月中—9月底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部手稿,用唯物主义观点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阐述国家问题的部分作了全面分析,特别是对黑格尔在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进行了深刻批判。

83、原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84、参考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的学习经历,恩格斯青年时期到柏林大学当旁听生(这种事情我干过多次,譬如某大),蹭课,他跟青年德意志派关系很好,后来读了施特莱斯的《耶稣传》——这本书有浓厚的黑格尔哲学倾向,说耶稣作为历史具体的人物和基督教精神没有本质关系,甭管新约还是旧约都是神话。这个观点是具有无神论意义的。然后恩格斯就读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疯狂热爱黑格尔哲学,甚至于拿着黑格尔哲学匿名身份投稿批判当时黑格尔的死对头谢林教授。

85、资产阶级批判宗教,只是批判和自己相对立的宗教,它并没有消除人的实际的宗教笃诚,也不力求消除这种笃诚,废除作为人民虚幻幸福的宗教,既不是要给人民带来现实的幸福,也不会给人民带来现实的幸福。

86、本文后被编入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87、提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的著名论断,还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法学辩证法思想,提出了在矛盾分析基础上“把握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的唯物主义法学辩证法观,进而在法学本体论和法学方法论两个方面突破了黑格尔,为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88、马克思在1843年3月中—9月底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部手稿,用唯物主义观点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阐述国家问题的部分作了全面分析,特别是对黑格尔在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进行了深刻批判。

89、“就在于形成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一个并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形成一个表明等级解体的等级,形成一个由于自己遭受着普遍苦难,而具有普遍性质的领域。这个领域不要求享有任何特殊的权力,因为威胁着这个权力的不是特殊的不公正,而是一般的不公正。它不能再要求求助于历史的权力,而只能求助于人的权力。它不是同德国国家制度的后果处于片面的对立,而是同这种制度的前提处于全面的对立。最后,在于形成一个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从而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领域。总之形成这样一个阶级,它表明人的完全丧失,又只能通过人的完全恢复,才能恢复自己本身。社会解体的这个结果,就是无产阶级这个特殊的等级。”

90、  针对这个对象的批判是肉搏的批判;而在肉搏战中,敌人是否高尚,是否有趣,出身是否相称,这都无关重要,重要的是给敌人以打击。不能让德国人有一点自欺和屈服的机会。应当让受现实压迫的人意识到压迫,从而使现实的压迫更加沉重;应当宣扬耻辱,使耻辱更加耻辱。应当把德国社会的每个领域作为德国社会的污点加以描述,应当对这些僵化了的制度唱一唱它们自己的曲调,要让它们跳起舞来!为了激起人民的勇气,必须使它们对自己大吃一惊。这样才能实现德国人民的不可抗拒的要求,而各国人民的要求的本身则是这些要求得以满足的决定性原因。

91、实际上这是马克思披露了德国的资产阶级的极端的软弱,无能,昏庸。

92、  相反地,具有条顿血统并有自由思想的那些好心的热情者,却到我们史前的条顿原始森林去找我们自由的历史。但假如我们自由的历史只能到森林中去找,那末我们的历史和野猪的自由历史又有什么区别呢?况且谁都知道,在森林中叫唤什么,就有什么回声。还是不要触犯原始的条顿森林吧!

93、  对思辨的法哲学的批判既然是德国过去政治意识形式的坚决反对者,那它就不会集中于自己本身,而会集中于只用一个办法即通过实践才能解决的那些课题上去。

94、马克思对现代国家的批判,其理论高度为人的解放。

95、《导言》是为了推动德国思想界由宗教批判向现实世界批判转变的要求,进一步将德国社会变革的目标由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提升到无产阶级的人的解放的高度而写作的。19世纪前半叶,德国正在经历从封建专制向工业资本主义过渡这一历史转折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正在由法国转移到德国。适应当时德国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在黑格尔哲学解体之后,从1835年起至1845年止,在德国思想界出现了以施特劳斯、鲍威尔、费尔巴哈和施蒂纳(原名施密特)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运动。青年黑格尔派从不同的角度对宗教和封建神学展开了批判,特别是费尔巴哈深刻地把宗教世界归结为世俗世界,把上帝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得出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结论,从而为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但费尔巴哈却停留于此,未能进一步去分析和批判现存的世俗世界;青年黑格尔派的其他代表人物面于资产阶级的立场,也都未能超越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狭隘眼界。马克思写下了《导言》一文,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将青年黑格尔派对宗教的批判推进到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将青年黑格尔派憧憬的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目标提升到无产阶级的“普遍的人的解放”的目标,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幅宏伟的远景和蓝图。恩格斯后来评价说,在当时的德国,有实践意义的首先是宗教和政治,而由于“政治在当时是一个荆棘丛生的领域,所以主要的斗争就转为反宗教的斗争”,这种斗争在实质上“间接地也是政治斗争”。这充分说明,《导言》对当时宗教批判的历史意义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96、提出了在矛盾分析基础上“把握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的唯物主义法学辩证法观,进而在法学本体论和法学方法论两个方面突破了黑格尔,为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的世界观转变,是从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开始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正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法律观向唯物主义法律观转变的重要标志。                        

97、但是在德国,任何一个特殊阶级所缺乏的不仅是能标明自己是社会消极代表的那种坚毅,尖锐,胆识,同样,任何一个等级也还缺乏和人民魂魄相同的,哪怕是瞬间相同的那种开阔胸怀。缺乏鼓舞物质力量去实行政治暴力的天赋,缺乏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98、《〈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著作,虽然它受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但著作对黑格尔哲学的彻底清算以及一系列新观点的提出,标志着他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彻底完成”,踏上了创建自己革命理论体系的征程。

99、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出无产阶级是唯一能够消灭任何奴役、实现人的解放的阶级,并论述了无产阶级和哲学的关系,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

100、启悟:厚云才能降大雨,真理才能说服人。坚持用真理说服人既是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101、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102、  对德国来说,彻底的革命,全人类的解放并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只有部分的纯政治的革命,毫不触犯大厦支柱的革命,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部分的纯政治的革命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市民社会的一部分解放自己,取得普遍统治,就是一定的阶级从自己的特殊地位出发,从事整个社会的解放。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假定整个社会都处于这个阶级的地位,也就是说,既有钱又有教育,或者可以随意取得它们,这个阶级才能解放整个社会。

103、阿伦特对此的评价并不高,认为马克思对现代的实证科学的研究导致了远离了希腊和雅典传统。就我自己是不赞成阿伦特的看法,对她也没有过多的好感和推崇,原因是读过她的许多书,很多概念很惊奇但不细腻。而马克思在此时法哲学批判时期仍然是人道主义的捍卫者,也就是从德国古典传统以来的逆反心态,从这境遇来看,通过无产阶级,历史也就能够意识到真正的人性的解放而实现哲学,因此便不是宗教能够实现解放,而是人的哲学实现人的解放。马克思说出德国人的解放是人的解放,马克思并没有把德国人等同于古代社会希腊人的解放,而是更多的对法国高卢人进行赞誉,但同时法国大革命对古典政治和民主的推崇又是德国解放所需要的。

104、半夜实在热起来了,想起去年的一些事情。我说我的论文在提及晚期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实际上是借鉴和吸收了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那个老师一脸惊奇和诧异,就像见到了什么出奇的事情,否定性的说这是你自己的想法吗?这不符合他的看法和观点,但他不知道的是早在10年前,鲁克俭老师在《马克思博士论文与恩格斯谢林与启示之比较》一文中已经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因此我的原来对那个老师喜欢不得了的好感热爱从此全无。后来对黑格尔与谢林的关系中我也能一窥我这样的思考,因为实在是理论有了差异,这个世界是参差的。

105、但是,人不是抽象地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

106、对于德国社会来讲,要政治解放就必须意味着两个层面:第现代国家的形成;第二: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107、费尔巴哈对宗教进行人本主义的批判,同时又把思辨哲学看作是宗教的理性表达方式;施特劳斯和鲍威尔还处在宗教哲学立场。

108、谢佳萍,系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级本科生。

109、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马克思有了转变:即从唯心主义转为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为共产主义。

110、   试问:德国能不能实现一个原则高度的实践,即实现一个不但能把德国提高到现代各国的现有水平,而且提高到这些国家即将达到的人的高度的革命呢?

上一篇:心旷神怡的意思是什么意思(短句74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句子大全

  • 黑格尔历史哲学(短句28句精选)
  • 哲学网(短句20句精选)
  • 刀刀狗的哲学(短句30句精选)
  • 爱情哲学(短句41句精选)
  • 爱情哲学名言警句(短句62句精选)
  • 爱情哲学名言图片(短句77句精选)
  • 爱情哲学句(短句49句精选)
  • 爱情哲学说说(短句36句精选)
  •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录名言(短句35句精选)
  • 西方十大哲学家及经典名言(66句精选句子)
  • 恩格斯爱情哲学名言名句(短句46句精选)
  • 哲学幽默句子说说心情(短句91句精选)
  • 黑格尔名言德语原句(短句84句精选)
  • 黑格尔名言一个不仰望星空(短句74句精选)
  • 黑格尔哲学是唯心还是唯物(短句54句精选)
  • 黑格尔简介200字(短句19句精选)
  • 句子大全相关栏目

    推荐句子大全

  • 公认最好的歌词(短句13句精选)
  • 词语接龙大全两字(短句15句精选)
  • 形影不离造句二年级(短句32句精选)
  • 用像造句子比喻句(短句41句精选)
  • 汤姆索亚历险记人物介绍(短句94句精选)
  • 中学生个人自评50字(短句46句精选)
  • 关于爱与关爱的名言警句(短句98句精选)
  • 六六的蜗居中性的描写(短句79句精选)
  • 最新句子大全

  • 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短句111句精选)
  • 心旷神怡的意思是什么意思(短句74句精选)
  • 志同道合造句二年级(短句61句精选)
  • 微信昵称大全女(短句6句精选)
  • 描写人物神态的四字词(短句79句精选)
  • 感恩祖国手抄报大全(短句66句精选)
  • 感恩的事例现代(短句57句精选)
  • 感恩的事例100字(短句33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