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行知批评过去的教育以学校作为知识的唯一来源,将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念奉为圭臬。陶行知也曾经相信这一思想,但后来发现,需要将王阳明的话“翻个筋斗”,改为“行是知之始”,行才是知识的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陶行知(1931)曾对行动、知识与创造三者的关系进行非常形象的阐述,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不管是获取知识,还是进行创造,前提都必须行动,都须做或是实践,在实践中求得知识,然后进行创造。陶行知将行动放在首要位置,体现出他对实践的重视。而在学校中开展行动教育,培养学生的行动意识,即要求学生从事劳动,在劳动中获得知识,将知识应用于劳动,劳动是工具或方法,知识是目的,二者不可分割。陶行知(1927)曾对教育做出如此定义:“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生活教育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制造生活工具,运用生活工具。”这不仅阐明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内涵,也道出了陶行知劳动教育所遵循的逻辑“行——知——行”。
2、下面哪项不是价格的作用()A.传到信息B.资源配置C.促进技术进步D.促进社会公平E.以上均是答案:D--------------------------------
3、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4、教学做合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5、诞生在这种文化地理背景中的陶行知,自然要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其实事求是、大胆怀疑、敢于批判的精神,无疑是徽派朴学基本治学精神的继承与弘扬。(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6、什么是素质教育?实外西区的理解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做人教育,人的基本素质的养成教育。对一个人成长发展终身受用的、必备的,在生活、工作、事业等方面最重要的素质,无论它和升学考试内容有无关系,都应该在学校层面上加大力度、系统性培养的教育。”
7、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转弱,行为随意性强,自我控制水平低,在对其进行研究时,较适宜采用(观察法)
8、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
9、点火线圈上的附加电阻是一只热变电阻,其电阻值随着温度升高而()。A.减小B.增大C.不变D.下降答案:B--------------------------------
10、罗丹说:“恶是枯干”。我想要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关键要有适宜的气候、一定的土壤、而这些条件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11、遭受侵略的现状使中国的特殊人才不断凋零,建立育才学校迫在眉睫,把抗战的思想融入教育当中,只有全民团结才能救中国,教育也才能服务于广大的劳动人民。陶行知还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他希望育才学校的学生“成长为一个英勇的文化作战集团”。什么时候敌人来犯,他们也能应对自如,坚决不做亡国之徒。只有国家强盛,人民团结,中华民族才能真正站起来,中国的教育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第日益严酷的抗战局面使得,全国的民主主义革命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时陶行知的政治性也越来越强,思想意识也更加坚决。第作为普及教育的深入和补充,特殊人才教育开拓了新的途径。
12、l 注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体现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
13、《无锡市民文明公约》具体内容是什么?答案:参考答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崇尚科学、珍爱环境、和睦友善、热心公益--------------------------------
14、劳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社会上一切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都来源于劳动,可以说,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的生活。因此,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社会上的不少人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够全面,对于劳动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持有的是一种片面的劳动观,未能从更深刻的内涵、更为广阔的领域去把握劳动观念,如重视脑力劳动而轻视体力劳动。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只有劳动之名,而未有劳动之实,如果有也只是象征性地进行一点体力劳动而已,未能充分认识劳动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新时期d和国家在战略高地明确了劳动教育在社会、学校中的地位,将劳动视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之在观念上凸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把劳动教育落在实处,首先要在社会上树立全民劳动的观念,劳动不只是某一个人、某一类人的事情,而是全民共有的事业。作为国家与社会的一份子,每一个民众都有为了国家强大、社会发展而劳动的责任。我们要在全社会中营造一种劳动光荣、劳动有益的氛围,并加大宣传力度,弘扬劳动模范精神。尤其要更新教师、家长旧有的劳动教育观念,促使其重视劳动教育,践行劳动教育。只有全社会都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才能为下一代创设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15、学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以“学校章程”为核心,严格落实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任制等相关政策,建立起“校长全面负责、d总支核心保证、教职工民主参与、校务会审议决策”的学校管理体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领导原则,形成d政班子议事规则和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有效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学校办学行为规范,无违纪违规事件发生。
16、提倡因材施教。多元智能的理论要求他们的教师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只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的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使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17、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
18、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孔子
19、 德育、智育、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其中三个部分,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首先,各育间不可分割。其次,各育间不能相互代替。在处理各育之间的关系时,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只注重各育之间的联系性和相互促进性而忽视各育的独特功能;二是只注重各育的区别和不可代替性而忽视各育相互促进的作用,甚至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20、阅读以下材料,某学校组织公开课,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向学生提问。去听课的家长发现,老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把手举起,但老师每次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不会叫自己的孩子。
21、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22、近三年,学校教学质量得以显著提升,综合成绩和学科排名等一直位居成都市前列,部分指标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2014年高考一本率为2%,在成都市120余所普通高中升学力总评居全市第3名;2015年高考一本率为2%,“以入量出”评估及高考升学力高居全市第5位。学校涌现出哈佛大学读硕博的刁恩茂、麻省理工学院读硕博的王骏纬、北京大学本硕连读的陈娜等一大批优秀学子。学校在高2013级实行“文理分科不分班”的教改实验,策略得当,成效初显。2016年高考,成都市文科第一名黎芸、理科第一名黄可钊就同出一个班级。学校的升学率也较大幅度提高,2017年高考理科一本率为6%,文科一本率为1%,文理一本率合计94%,本科率3%,实现100%升学。
23、 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体力和体质的发展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
24、他发表了许多著名论文和讲话,比如《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行是知之始》等。他否认了王阳明所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言论,并在其基础上认为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将自己的思想注入中国教育事业中,为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5、“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26、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27、艺友制教育,“是用朋友之道来训练同志学做教师或别种艺术”, “朋友之道”也好,“同志”也好,均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平等思想。
28、创造性:在劳动中发扬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9、《陶行知教育名篇》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
30、某学生将自己某学科的嘘声失败归结为“自己不是学这科的料”。他的这种归因属于(内部、稳定性的归因)
31、“教学做合一”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教师既教又学,学生则是学;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以上三个方面,“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什么是“做”呢?“盲目盲动”是做吗?不是,胡思乱想是做吗?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后来他又指出:“所谓‘做’是包涵广泛意味的实践的意思”。
32、白居易和杜甫都是具有人文关怀和爱国情怀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的赤诚和忧虑。陶行知深受白、杜二人的影响,后来写了近700 首诗歌,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大众诗人。他的诗作感时忧国,反映民生疾苦,对反动派的祸国殃民、屈膝投降,口诛笔伐,沉雄有力,而且明白晓畅,老妪可解,这显然是师承白、杜的结果。
33、陶行知先生的特色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新教育”理论中。他在阐述“新教育”的意义时说,“新教育”首先是“自新”。这是对教育的自觉反思与改造,是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学生发展的责任感;其次是“常新”,这是对学校特色建设的持久热情和探索,是对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不懈追求;再次是“全新”,通过形式的改造,内容的创新,推动学校特色建设。
34、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35、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36、 例如:教学图形后,引到学生找找生活中立体图形,也可用学具搭一搭或画一画生活中的图形。从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思想、数学眼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当然还可延伸到课外,布置课外实践作业。例如:学了分类后引导学生回家整理自己的书包或家中的玩具,并跟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将它们分类的。学了“时间的认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制定一天的作息时间表。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进数学思考,又渗透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7、他认为幼儿教育实际培养的好,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
38、D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39、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总体上都服从于整体的课程目标,二者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是,在具体的目的、编排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上,活动课程又与学科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
40、陶行知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对课程资源认识的视野极为广阔。他说“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
41、林肯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从地理环境上说……我们不能把各地区从彼此的位置上挪开,也不能在它们之间筑起不可逾越的城墙。……我们之间感情的纽带,或许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主要是为了()A.成立联邦B.夺取佛罗里达半岛C.反对南部同盟的分裂活动D.遏止增加“蓄奴州”的要求答案:C--------------------------------
42、“做”的范围很广,但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用笔写、用笔画、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等;也即从学生最基础层面的动笔开始,再慢慢到能自行设计实验,最后能进行实验操作。对于我们中学的学生,因为学习主动性差,在课堂、课后,连动笔都不愿意。生物学习,实验操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很多图、表都是要通过动手画才能巩固的,学生恰恰没有重视这一方面,导致知识得不到扎实的巩固,容易遗忘。对于这样的学生,“做”就显得尤为重要。
43、总之,应该先“传道”后“授业”,毕竟“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44、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45、陶行知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46、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裴斯泰洛齐
47、第从教学方式上看,学科课程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的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则主要是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导去获取直接经验;
48、如遇查询人数较多,最多延迟1-3秒,望理解。
49、AbstractTaoasapioneerofmodernChineseeducationtheoryandpracticeoflifelongcommitmenttoeducationandhiseducationalthoughtforeducationandsocialneedsandhumandevelopmentassocialsubjectsinitsaccumulatedexperienceoflearningandpractice,effect,themeaningoflifeandotheraspectsofcognition.
50、“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51、✦学习践行陶行知多育并重,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52、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坏蛋,这个态度要立定,否则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则一切措施都错,便越管越难管了。
53、(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54、第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55、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56、体力充沛,无法发泄的,有时捣乱,可以多给他一些机会劳动或干体育游戏。
57、多元化。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就应该抛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数理多种多样的评价观。多元智能了理论多主张的教育评价应该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