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只知道乐山大佛是因为大而出名,却不知它的身体里还隐藏着秘密(王阳明心学精髓在线听)。
2、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的用兵之道讲究虚虚实实,对将领则要求不动如山。
3、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4、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王阳明心学精髓在线听)。
5、天理是在心中,但由于世俗的浸染和自己的不注意修心,天理虽然没有离开心,可却被蒙蔽了。
6、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7、释义:反省、悔悟,是克服自身弱点和缺陷的良药,但关键在于反省、悔悟之后还要改正,否则的话,反省、悔悟不仅无用,还会加剧自己的情绪内耗。
8、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那么,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的其实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是你的身心要平安,否则,这都是空谈。
9、1934年毕业于九州帝国大学法文系,1958年任九州大学教养系教授,196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66年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1972年荣退后为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并获“中华学术院荣誉哲士”称号。曾任日本中国学会理事、评议员,东方学会名誉会员、评议员等重要学术职务。主要著作有《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王阳明与明末儒学》《新解》《简素:日本文化的根本》《中国思想的理想与现实》等作品。
10、至此,王阳明完成了他哲学体系里本体论的问题,他告诉你,世界是什么?世界是你心所感知的世界。
11、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12、 年轻时候的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一身傲骨,宁可蹲大狱,也要为正义说话。
13、可惜,这个概念已经泛滥成灾了,以至于多数人都不知道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到底有什么高明之处?
14、生活中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如果不能放下自我、破除我执,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我们觉得痛苦,是因为我们感觉到了失败。而所谓失败,其实就是事情没有像“我”所期望的那样发展,最后事情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期的结果。我们痛苦,因为我们紧紧抱着一个“我”,不愿意放松。真正的快乐,是一种忘我的境界,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15、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16、王阳明告诫我们: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主宰定时,与天运一般不息,虽酬酢万变,常是从容自在,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17、我们心里的良知是应对万事万物的法宝,无须去外部寻求任何帮助。
18、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19、现代社会充斥着财富和权力欲望,对房子、车子、票子等物质追求永不满足。这一系列的不满足,让人们焦躁不安压力骤升。与之相伴的是犯罪率、自杀率、离婚率、精神病率的不断上升。许多人竭尽全力攫取财富,却不清楚自己的生活何以越来越迷惘颓废,充满挫折与焦虑,没有安全感和获得感。
20、只要做到用良知去发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谁说君子不能谈利?
21、真理已在心中,我们去实践,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磨炼我们的心。
22、 佛道之学和圣学只是一张纸的距离,所以不容易辨别,只需要立志于圣学,将来必能看透。
23、解析:王阳明先生的这段开示说得异常明确,圣贤的所有开示都是为了让你学会战胜自己的邪念,让你回到思无邪的状态。曾经我们都是纯净纯善的纯真赤子,后来才慢慢被染污的,在思无邪的状态,我们是那么开心快乐,仿佛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奇迹一样,那时的心地是多么干净,这种纯净的心灵自然就有真乐!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从干净被染污的过程,小时候内心特别纯净,后来就越来越肮脏了,各种邪念缠绕。圣贤教育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回到干净纯真的心灵状态,能够读到圣贤教育,真的很有福报,但很多人并没有理解圣贤开示的真义,这是一种错过,也是一种莫大的遗憾。进入了快感的世界后,人很容易忘记曾经纯净的大快乐,转而一味追逐快感的体验。对快感的贪求最终会引爆无量的痛苦,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到最后他们会发现越放纵越不快乐,体验的只是短暂的快感而不是真正的大快乐,在快感的世界里彻底迷失后,最终的下场真的很可悲。
24、仕途如一张网,进入后就会被沾上不得转身,所以千万不要沉浸在里面,要懂得站在网上看。但也不是不作为,看明白,然后进入网中去做,做完就赶紧撤出来,这样才能不被仕途牵引,不被功名利禄所累。
25、王阳明将朱熹的天理与内心联系在了一起,朱熹认为天理要从书中去寻找,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理,天理就在我们的心中。
26、 为了自己相信的正义要勇敢去拼,不要做缩头乌龟,否则就是活千年,不过是千年的禽兽。
27、 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28、冈田武彦:国际阳明学大师,日本九州大学名誉教授。研究宋明理学首屈一指的专家,被儒学大师杜维明赞为“儒学祭酒”。冈田先生对道家、禅学也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堪称当今世界学贯东西、横跨儒释道几个领域的哲学大师。
29、如果真有孝顺父母的心,就会去做孝顺父母的事。孝顺这个道理就在你心中,如果它在外面,比如在父母身上,倘若父母去世了,难道它就消失了?
30、至此,宋明理学开始扬帆起航,名家大儒不断诞生,群星璀璨、光彩夺目。邵雍、张载、程颐、程灏,朱熹、陆九渊、林希逸,元吴澄、许衡,陈献章、湛若水、王阳明、朱得之,等等。作为中华文明主流文化的正统儒学,在经历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之后,充分吸收佛道两家的优秀养分,终于迎来了新儒学春天的勃勃生机。
31、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32、(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33、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34、——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王阳明心学》作者周月亮
35、 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人心中的良知都会得出一个真理。伯夷、叔齐虽然死了,但他们的良知却在每个人心中。
36、 应视功名利禄如浮云,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计较事成之后的荣耀。有荣耀是我幸,无荣耀是我命,这就是良知给我们的答案。
37、试着放下一些遥不可及或者成为过去的事物或人,让自己活在当下,王阳明讲过:“只存得此心常见在便是学。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意思是,只要常存养此心,就能经常觉察到心的存在,这就是做学问。那些已经过去的事,想它有什么益处吗?那些还没到来的事,想它有什么益处吗?这样胡思乱想,只能白白丢失清明的本心。家庭生活也是如此,要活在当下专注眼前的事情,没必要胡思乱想,而且也没必要计较得失,尤其是跟家里人。
38、王阳明对“工作中修行”的解释是: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按照良知要求去行事,除了良知的指示外,心无旁骛。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良知轻而易举就能知道。不欺良知,才是真修行。
39、(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40、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41、曾国藩把知行合一作为人生的第一准则,终成为中国史上的半个“不朽圣人”
42、“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43、在穷尽中日两国史料和研究成果、历经六次阳明遗迹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冈田先生以心学发展的脉络为线索,史料互证,张弛有度、夹叙夹议地详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及其悟道的心灵轨迹,探讨了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和师友交往对其思想形成的深刻影响。冈田先生尤其注重从王阳明的诗文中探寻其当时真实的内心,并由此补充了许多不为众人所熟知的细节,解开了有关王阳明生平和思想的诸多谜题。
44、释义:普通人容易受欲望的诱惑,做出错误的事情来,而不是依据自己良知和本心。所以,在欲望面前,如果还能坚守本心、本性,人生就会有大自在。
45、朱熹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所谓的天理就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是一系列严格的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这种天理下,所有人都被压得死死的,也就越来越扭曲越腐朽。王阳明曾经也追求这个天理追求格物致知,但是他后来产生了不同意见,觉得这个天理不妥,真正的天理就在人的心中,所看到的外在都是内心的投射反应,也就是心外无物,而这个心也代表着人的良知,而致良知就是要把这个良知反映在实践中。
46、阳明心学虽然是阳明先生自己独特体验的内心总结,但他的这种体验适用于生活当中的所有人。他那一生当中坎坷的命运,在当时荒凉的贵州龙场,他仿佛看透了一切,他顿悟了,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在苦难面前变得从容。
47、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就有圣贤之道,因为我们心中与生俱来就有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
48、 绝不要先以恶意去推测别人,否则自己就先变恶了,一旦如此,就是丧失良知的表现。
49、 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50、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不必计较。
51、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52、天理固然在心中,但如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定的人,生活在一个肮脏的环境里,天理就很难显现。
53、举行放生、火供、烧食、点灯、超度、消灾吉祥法会
54、若违了天理,便与禽兽无异,便偷生在世上百千年,也不过做了千百年的禽兽!
55、译:人必须经历各种事情的考验、锻炼,才能够立足社会,才能够处变不惊,遇事泰然处理。
56、释义:对于自己的朋友,应该少一点指责和批评,即便是有好的建议,也要以鼓励的方式来进行,这才是朋友相处的正确方式。
57、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58、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好名?
59、释义:恶人做了恶之后,从不会承认和改正,而是寻找借口来掩饰,这个时候,假如你去指责他的过失,反而会激发出他对你的恶意。所以,我们要学会远离垃圾人!
60、王阳明在压抑自我、反省己过之后,坚信自己的学说正确明澈——“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做得‘狂者’。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他强调以高度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间。良知人人都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怎样做,最可靠的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
61、冈田武彦先生的《王阳明大传》有三个特点:化玄学为文学,化心学为行为教育。培养直觉,培育新感性,培植人性的根本。还原历史,还原真相,还原自性。可简称为一化二培三还原,总之为了每个人明心见性,自个成全自个。
62、所以,阳明先生的心学,有助于开发我们那荒芜的心。心学给我们雨露和阳光,让我们的内心不再枯萎,让我们的内心充满着丰盈。
63、断念贵早,念头方萌之时就要立刻断掉!必须够狠够快!千万不可让邪念发展壮大,不能让其得势!先生用到了“斩钉截铁”这四个字,很给力!不可姑且纵容,必须斩立决!很多新人来到戒色吧,一开始根本不知道怎么戒色,比较盲目,脑子里还有许多思想误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戒色文章才能渐渐入门,戒色文章不一定要看得很多,但一定要吸收得特别深!一定要彻底领悟前辈的思想精髓,并且付诸于持之以恒的练习,先生曾说过:“汝辈若不肯用功,连笋也不曾抽得,何处去论枝节?”这句话一针见血,一定要奋发冲天之志,勇猛练习断念!把断YY口诀真正练到家,把口诀的含义真正吃透,并且在一次次断念实战中反复体会,不断提高。一定要精于实战,不能流于空谈,必须让实战意识入骨入髓,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64、阳明心理是中国哲学和伦理学史上的一所重要学派,是其思想的中心和本质,是其哲学、良知和良知的核心。文章以王阳明的王阳明研究理念为中心理论,对阳明的学术思想进行追溯,回归到现代社会的理解与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65、朱熹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所谓的天理就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是一系列严格的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这种天理下,所有人都被压得死死的,也就越来越扭曲越腐朽。王阳明曾经也追求这个天理追求格物致知,但是他后来产生了不同意见,觉得这个天理不妥,真正的天理就在人的心中,所看到的外在都是内心的投射反应,也就是心外无物,而这个心也代表着人的良知,而致良知就是要把这个良知反映在实践中。
66、举行放生、火供、烧食、点灯、超度、消灾吉祥法会
67、冈田武彦先生是个东方悟道者,真正的阳明心学的践行者,八十多岁了还多次来中国寻访阳明遗迹,贵州、南昌的许多古迹修复,包括王阳明故居的修复,他都进行了捐助。《王阳明大传》很好地传达出了心学精髓发生、形成、及至大成的惊心动魄的经过,可作“信史”来读。也因为作者与传主实现了心灵的接通,它不是枯燥的高头讲章,自有一份生命的情意在。
68、解析:“美大圣神”这四个字我很喜欢,《传习录》里还有四个字我也很喜欢,那就是“纯然洁白”,每个人一开始都是纯白的灵魂,是后来才慢慢染污的。先生云:“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圣人述《六经》,只是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欲。”为什么要去人欲,因为人欲会遮蔽天理,沉迷人欲会趋于禽兽之列。圣贤并不反对人伦,夫妻属于人伦,正淫要节制,邪淫必须要戒除。去人欲,并不是不结婚生子、不传宗接代,而是去除自己的邪念!去人欲可以用思无邪来解释,关键还是心地要恢复干净。《道德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很多戒友在戒色前,每天都有很多邪念,他们的头脑简直就是邪念的根据地,各种回忆,各种幻想,看到女性就意淫,在戒色后学会修心了,不断对治自己的邪念,这样就是“日损”,每天都在减少邪念,最后就会发现心地恢复干净了,那种感觉太美好、太快乐,是真正的大爽!先生云:“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正位凝命,如鼎之镇,去除邪念才能正气爆棚!战胜心魔是最伟大的壮举!攀登上珠峰也不及战胜自己的心魔,登上月球也不及战胜自己的心魔!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也不及战胜自己的心魔!一位戒友说:“脑子特清醒,心理特别祥和,甚至感到幸福的感觉。真的,好像恢复纯净了,脑子一下就充实了的感觉,又好像回到过去的快乐回忆中,反正这种感觉就是特别爽啊!我感觉不到痛苦了。”他的心灵恢复纯净了,那种感觉真的特别爽!手淫的快感根本无法与之相比,手淫就像沉溺在粪坑里以吃屎为乐,而心灵恢复纯净后,就像自由翱翔在天际,那种纯粹美好的感觉给人强烈的喜悦。戒色宛如奇迹,当你进入美大圣神的心灵状态时,你自然会感受到真乐,你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感觉。
69、亲情与生俱来,如果真能抛弃,就是断灭种性。
70、(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71、 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72、 人世间所有父母希望的其实是儿女平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那么,将心比心,我们希望的其实也是父母平安,心平安,身平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是你的身心要平安,否则,这都是空谈。
73、王阳明提出了很多理论,有“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到最后还概括出了心学四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但说到底,还是以致良知为核心,不管是知行合一还是格物致知都是致良知的方法,而心外无物则是良知的一种体现。
74、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75、他是名校弟子: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研究生,师从当代哲学大师汤一介先生。
76、 耳朵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能说是非,又省了多少闲是非;心知道是非就够了。
77、——中华孔子学会阳明学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教授董平教授
78、王阳明出身名门,二十八岁中进士,三十五岁因替忠臣求情而入狱,后被贬谪到贵州龙场。在龙场,他悟出“心即理”,并提出“知行合一”说。后历经诸官之职,先后平定南方匪患、宁王宸濠之乱,立下大功。晚年倡导“致良知”说。王阳明的学说,世称“心学”,五百年来折服了无数中外名人,包括张居正、曾国藩、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等。
79、举行火供、烧食、点灯、大型超度、消灾吉祥法会
80、至于心外无物,这里的物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客观事物,而是指有主体——人参与其中的事,如事亲、治民、爱人等等,这些事情离不开人的参与,也就离不开人的心,所以说心外无物。王阳明举了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说山中花木自开自落,但如果离开了人的良知,它们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这些客观事物的意义是人所赋予的,离开了人心、人的良知,事物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81、 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82、先生曰:“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83、虚虚实实,让敌人的心慌乱,动起来没有章法,就能趁势而入,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84、 装模作样成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看见圣人来了,都给吓跑了,怎么能讲得好呢?唯有做一个愚夫笨妇才能给别人讲学。
85、市面上有很多写王阳明的书,绝大部分都是流于平面,缺少立体感。冈田武彦的《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是一个突破。本书着力于探讨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和师友交往对其思想形成的重大影响。
86、 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87、解析:先生这段话比较严厉,很发人深省。一个人如果过着邪淫放纵的生活,那简直连禽兽都不如,很多撸者都形容自己为行尸走肉,心里有很多邪念,甚至是变态的邪念,整个人充满着邪气,撸管前纯真无邪的眼神看不到了,看到的只是禽兽般邪恶的眼神。大脑被邪念所占据,过着隐秘的堕落生活,这种生活状态非常糟糕,在那种状态下很难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一个邪淫的人往往是脾气暴躁的,很容易给别人带去负能量。曾国藩的至理名言:“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印光大师的开示:“若不以学圣贤为事,则是行肉走尸。唯知饮食男女之乐,则与禽兽何异?”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要好好学习圣贤教育,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如果让自己沉迷于邪淫放纵的生活,那将来的前途就相当黑暗了。人有五常和八德,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万恶淫为首,邪淫会导致伤身败德,最后八德全废,进入禽兽不如的低劣状态。先生云:“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要懂得遵循天理而生活,要断除邪念,好好培养自己的正念。
88、“至圣先师”孔子说的话,如果它不能和我的心相符,那就是错的,就不是真理;而贩夫走卒说的话,如果它能和我的心符合,那就是对的,就是真理。
89、阳明思想体系的核心是"致良知"。它包括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以及万物一体之仁等几个方面。而其思想体系的基点和出发点则建立在对朱熹格物致知说的批判上面。
90、1934年毕业于九州帝国大学法文系,1958年任九州大学教养系教授,196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66年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1972年荣退后为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并获“中华学术院荣誉哲士”称号。曾任日本中国学会理事、评议员,东方学会名誉会员、评议员等重要学术职务。主要著作有《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王阳明与明末儒学》《新解》《简素:日本文化的根本》《中国思想的理想与现实》等作品。
91、“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92、有些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93、举行大型放生法会、点灯、超度、消灾吉祥法会
94、 面对外来评价,尤其是毁谤时,非但不要动怒心,而且还要把它当成是磨炼强大内心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