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译文)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旧仇,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很少。”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原文及翻译全文)。
3、(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4、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注释)由:即仲由,孔子的学生,字子路 垮女:诲,教诲,教导。女,同“汝”,你。 知:通“智”(论语原文及翻译全文)。
6、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7、23子语(yù)鲁大太师乐(yuè),曰:“乐(yuè)其可知也:始作,翕(xī)如也;从纵之,纯如也,皦(jiǎo)如也,绎如也,以成。”
8、故:①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9、(注释)道:通“导”,训导、引导、领导的意思。齐:整治 免:避免 格:至,来,引申为归服
10、(⑴)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11、(译文)子张说:“实行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而不忠实坚定,(这样的人)怎么能说有,又怎么说他没有?”
12、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3、(译文)孔子说:尧作为一个君主,真伟大啊!真高不可攀啊!只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尧能学习天。他的恩泽真是无处不到啊,老百姓真不知道怎么称赞他才好!他的功绩实在太崇高了,他的礼仪制度也真光辉夺目!
14、(注释)(1)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2)方:一定的地方。
15、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6、(注释)①士:“士”在古代有多种含义,是一种特殊的阶层,总起来说,是指有知识,有修养,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论语》中的“士”则多指读书人,即知识分子。
17、试译: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够对民众广施恩惠,普济患难,怎么样?可以称为仁嘛?”孔子说:“何止是仁啊,那一定是圣德了!连尧舜都发愁做不到啊!所谓仁者,就是自己想站住,让别人也站住了;自己想通达,让别人也通达了。能够从我做起,可以说就是实施仁道的办法吧。”
18、(2)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19、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20、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孔子以松柏傲霜雪为喻,赞颂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坚强不屈、忠贞不渝的高贵品格。)
21、(注释)(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兢兢业业。(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22、试译:孔子说:“告诉他就照着做、永不懈怠的,那只有颜回吧。”
23、试译:孔子评价子产:“有君子品质四点:他要求自己谦谨严格,为君王做事十分敬业,爱养百姓多有恩惠,使用民众公正合理。”
24、翻译: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2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6、试译:孔子对鲁国掌管音乐的太师讲解演奏的心法,说:“音乐演奏,是可以了然于胸的:起奏时主题集中,继而充分展开,纯正和谐,明朗晓畅,源源不绝,这样一气呵成。”
27、试译:斋戒前沐浴,一定有浴衣,用布做的。斋戒时一定改变饮食,搬迁住房。粮食不嫌精,肉片不嫌细。饭霉了臭了,不吃。鱼烂了肉腐了,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味道难闻,不吃。烹饪不得法,不吃。不是吃饭的时候,不吃。割肉不得法,不吃。酱醋没调对,不吃。席上肉虽然多,也不要吃得比主食还多。只有酒水不限多少,但不喝醉。买来的酒水、肉干,不吃。斋食总有姜。吃饭不过饱。参加国家典礼,祭肉不过夜。其他祭肉,不超过三天。存放超过三天,就不吃了。吃饭时不说话,入睡时不说话。虽然是糙米饭、蔬菜汤,饭前都要先分出一些祭祖,一定恭恭敬敬像斋戒一样。坐席不合礼法,不坐。
28、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9、(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3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31、(解读)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时“三月不知肉味”(《迷而》)如此沉醉,当然会认为它尽善尽美了。
32、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3、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34、(译文)孔子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想望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君子是不摆脱的。君子一旦离开了仁道,还怎么成就好名声呢?所以,君子任何时候——哪怕是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也不离开仁道,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3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6、(译文)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完全尽到做臣子的礼节,别人却以为是在谄媚哩!”
37、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3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9、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0、(⑴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41、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42、(译文)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43、(注释)(1)王孙贾:卫灵公的大臣,时任大夫。(2)媚:谄媚、巴结、奉承。(3)奥:这里指屋内位居西南角的神。(4)灶:这里指灶旁管烹饪做饭的神。(5)天:以天喻君,一说天即理。
44、(注释)①几:轻微,婉转。③违;冒犯。③劳:忧愁。
45、译文:孔子在河边上感慨地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啊!日夜不停地流走了!”(孔子这两句富哲理的名言,时刻在提醒人们,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能让片刻的光阴白白流走。)
46、(译文)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47、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9、试译:受国君委派接待外宾,总是精神饱满、神色庄重,快步去办。向站在两旁的人作揖,左右拱手,衣服前后飘动,风度翩翩。到了外宾面前,伸开双臂疾步迎上去,如舒展双翅。客人辞别后,一定回禀君王说:“客人走远了。”
50、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51、试译:孔子说:“做人却没有诚信,真不知道还能干什么。好比大车辕没有活销,小车辕没有销钉,这车子怎么走啊?”
5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3、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54、(注释)(1)陈:古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2)吾d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一为d。吾d意即我的故乡。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3)狂简: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4)斐然:斐,音fěi,有文彩的样子。(5)裁:裁剪,节制。
55、译文:孔子说:“不分是非的老好人,就是败坏道德的小
56、(注释)①雍:孔子的学生,姓冉,名雍,字仲弓。②佞(ning):能说会道,有口才。③御:防御,对付。①口给(ji):给,足。口给指嘴巴很管用,说话伶牙利齿,也就是“佞”的意思。
57、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58、15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59、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60、试译:子贡说:“我不喜欢别人强加于我,我也不想强加于人。”孔子说:“赐啊,这种境界你还没有达到。”
6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2、试译:孔子说:“没有祝鮀的口才,仅有宋朝的美貌,在如今的世道难免要倒霉的!”
63、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64、试译:孔子说:“君子靠博学广开心智,用礼仪约束行为,也就不至于太离谱了。”
65、(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66、(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67、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68、(译文)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69、(译文)孔子说:“因为严于律己而犯错误的是很少的。”
70、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71、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72、(注释)①适:可。②莫:不可。③比:紧靠,为邻。
73、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74、(解读)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抒。(《三字经》)
75、2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76、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77、(译文)孔子谈到南容,说:“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有官做,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也不致被刑罚。”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
78、 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7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80、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81、试译:孔子说:“太师挚奏乐,是先把《关雎》演奏流畅了,旋律美妙,不绝于耳啊!”
82、(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无可无不可,只要是符合正义的就行。”
8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84、试译:孔子说:“大道推行不开,乘木排出海吧。跟我走的,大概是仲由吧?”子路听了喜形于色。孔子说:“仲由啊爱猛打猛冲,这一点超过我,可惜不善于取舍裁决。”
85、2达巷d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86、(译文)孔子说:“君子心怀道德,小人却一心想着自己的田土;君子心怀法度,小人却一心贪图实惠。”
87、试译: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虚华。文采和质朴均衡发展了,才能修养成君子。”
88、(译文)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就像一个愚笨的人。可是,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很能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89、(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90、试译:孔子说:“默默记住所见所闻,学习而不厌烦,教人而不厌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一条呢?”
91、而后十篇中的《先进》《颜渊》等篇,答大夫之问也皆作“孔子对曰”,故怀疑“前十篇皆有子、曾子门人所记,去圣未远,礼制方明;后十篇则后人所续记,其时卿位益尊,卿权益重,盖有习于当世所称而未尝详考其体例者,故不能无异同也”。
92、试译:孔子说:“遵照礼制尽心辅佐君王,人们却以为是拍马屁。”
93、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4、(译文)有子说:"礼的施行,以和谐为贵。以前圣王的治理之道,好就好在这里,不管小事大事都遵循这一原则。但有行不通的地方,这是因为只知一味地为求和谐而求和谐,不用礼仪来加以节制,那也是不行的。"
95、(注释)①申枨(chéng):孔子的学生。②欲;贪欲。
96、(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9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98、(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99、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00、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01、(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102、 「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10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04、(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05、(译文)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106、「译文」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07、(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赐给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赐给他文的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