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时曲阜师范大学最早举办了全国性的孔子学术讨论会,学业优秀的杨朝明,毕业后自然而然地就走上了研究孔子文化之路。(儒家思想精髓九个字)。
2、吟诵是什么?吟诵就是古代人读书的方式,也是汉民族传统的歌唱方式。在1920年之前,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彼时的中国人,有自己独特诵读诗文的方式。1920年,上海新世界大舞台一出话剧,让现代的朗诵从中脱离出来。此后被慢慢推广,最后运用到了古诗词的教学上。从此,古诗词开始离开它最初的模样。也就是说,古代诗词本来都是唱出来的,而且人人都可以唱,人人都会唱。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说法:“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而在《毛诗大序》中的一段话,表达的就更清晰了:“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也就是说,所谓诗词,其实就是把内心的志向、情感,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同理,我们各地的山歌、戏曲、地方剧,无不都是植根于此。
3、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 《管子·霸言》中说,“立政出令,用人道;施爵禄,用地道;举大事,用天道”,则从人道、地道、天道三个方面对如何把握“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允执厥中”分别作出了恰如其分的诠释。而这一精到的诠释又整体上体现了《管子·霸言》在“惟精惟一”方面的功力。
5、清光绪二十四年刘世珩影宋精刻本《孔子家语》
6、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吕不韦、朱熹、陆守仁、王阳明、陆明鉴。
7、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社会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
8、 人心为什么会“诡”?是由于民风不纯,民心不古。这一点可以从《庄子·外篇·天运》可见一斑,“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而民不非也。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则人始有夭矣。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因此,《孙子兵法》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诡也”。
9、在孔子看来,“仁”为礼乐之本,“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8)没有“仁”的礼乐教育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李泽厚在《孔子再评价》中指出:“孔子思想的主要范畴是‘仁’而非‘礼’。后者是因循,前者是创造。”
10、这样理解,并不是说只有达致“仁”才会有“乐”,也不是说只有“仁体”才是“乐”,而是指出:在“克己复礼”的践行中有“乐”,在“为学”的过程中有“乐”,“为学”与“为人”是互摄互动的,“克己复礼”与“为仁(人)”是相辅相成的。下面就此略作说明,以加深对“颜子之乐”的理解。
11、至于题主所言;韩国对儒家思想全盘接受,为啥日本只是选择性接受?不知题主此言是何根据,反正我是不了解韩国和日本的情况,所以不敢妄言。
12、(23) (汉)许慎著、(宋)徐铉校.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240
13、 《先秦儒家哲学》第十一讲课后感——钟老师
14、明代晚期,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之间进行的义理之争转入了儒家文献的全面考证,由此产生了顾炎武的汉学。
15、从音韵上看,中国字是音形义一体的,每个音的运用,本身是和其含义相关联的。这首静夜思《静夜思》:“光”、“霜”、“乡”,押的是“阳”韵,这个韵我们自己张开嘴发一下,把前面三个字,都字正腔圆的读一读,你就能够感受到,押这个韵的字,读起来很开阔、很辽远。配上整个《静夜思》的感情基调,你就能够感受到李白内心的情感,非常的悠长、凄凉。那么在吟诵的时候,通过对韵脚的拉长吟唱,就能体会到李白在用这个“韵”时,内心的万千愁绪。而这种声韵上的美,能通过反复吟诵,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到掌握中国字的声韵特征,情感也就在诗文和内心中流动起来,像是搭上了一座桥,沟通便流畅起来。
16、讲儒家必谈孔孟。其实,孟子也是一位大易学家。关于这一点,清儒杭辛斋早有揭示。杭氏认为:谈易不在于口言乾坤坎离,而在于心法天道德义。孟子得了孔子“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和“继善成性”的真传。孟子的大义,来自《易经》;孟子的“性善论”来自于《易经》;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来自于《易经》的“革命”理论!
17、 而从平民百姓的立场而言,由于整体生存环境中所存在的种种危机,不仅使百姓经常处于朝不保夕的恐惧或不安之中,也使人心产生了扭曲。例如,就连《礼记·檀弓下》也不回避“苛政猛于虎”的现实问题。《老子·五十八章》也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18、 一首可以读给你爱人听的诗:我曾经爱过这样一个人
19、(19) 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8-9
20、(14)王铭珍.故宫主要建筑为何多崇北京档案.2007(12)41
21、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思想“五常”之一。
22、儒家关于儒学根本思想传承系统的理论。道,即儒家之道(儒道),亦即儒学之根本精神、核心理论。统,即儒家之道在其传播、流布、变迁、发展和前后传承过程中形成的脉络、系统。详言之,道统有三方面的含义:①指儒学根本理论发展、变化的线索;②指儒学基本理论的传承体系;③指儒学思想发展和传承的正确的合理的为一定标准承认的取向,即正统。它的对立面是异端邪说和他家别派、旁出末流,道统论就是关于上述三方面内容的学说。
23、《次北固山下》: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古诗词吟诵
24、仁:儒家文化中“仁”,就是爱人,就是以“爱人”之心,推行仁政,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享有生存和幸福的权利。
25、“我很喜欢‘到处讲’这个形容,甚至我的学生也像我一样,到处去讲。正式的、非正式的,都会涉及。越来越多人知晓孔子儒学的精髓,那么一个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的价值也就实现了。”
26、既然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想,以和为贵是不是应该的,用中庸之道的方法,去处理一些无法循章据典的,去处理一些疑难问题,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价值不大的麻烦事,尽可能顺其自然,顺应伦序,顺应社会,就应该会创造一个美好的伟大的人类社会大家园。
27、仁,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把仁政说与王道政治联系起来。人皆有仁爱之同情心,即不忍人之心,主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28、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为,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不背叛国家和他人。
29、 注:“危”是“诡”的通假字,古代以“危”代“诡”。在《孙子兵法》魏注中就有此说。当然并不是今天意义上“诡”的含义,(详见〈王阳明的《心学》源头〉一文)。或说易私犹如涉险,故危。二种解释道理相通,表里而已,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而言。而朱熹在《中庸章句•序》的意思是指人心因忧患而悬危不定,如“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但“危”真正的含义是人心难测又难以教化,往往诱之以利则偏,晓之以理则正,无法做到“人心听命”的程度。因此,看似以“危”论之,实则“诡”也。
30、“礼”、“义”“智”、“信”等儒家思想,已经是前人提出过的,儒家进行归纳和总结,纳入了儒家思想体系。而“仁”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创造性思想,孔子“好古敏求自得之”,是孔子总结前人智慧,经过苦苦思索,最终自己感悟出的。孔子赋予“仁”特定的思想内涵,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
31、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来到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桌子上摆放着展示孔子研究院系列研究成果的书籍和刊物,他一本本饶有兴趣地翻看。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他拿起来翻阅,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32、 古代还将“惟精惟一”引申阐发为“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也就是说,只有明晰了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就能因势利导,水到渠成。王阳明曾总结说“君子之学,唯求其是”。由此想来,尧、舜、大禹时代统治者的智慧确实超出了我们现代人的想象。而“实事求是”后来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标识,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并赋予了时代的内涵,而且又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这说明了古代哲学思想基因的强大生命力。
33、 山人诚惶诚恐:向诸位推荐25部国学经典。
34、(9)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修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38
35、在杨朝明看来,目前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最大的优势和难点是一样的。
36、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先后为社会各界讲授孔子、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上千余场,专业学术著作和论文更是广受赞誉。
37、智:智同“知”,属于孔子的认识论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
38、王齐洲:“孔颜乐处”的不同探寻与解读(《再寻孔颜乐处——以颜回为中心的考察》之二)
39、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来到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桌子上摆放着展示孔子研究院系列研究成果的书籍和刊物,他一本本饶有兴趣地翻看。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他拿起来翻阅,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40、 《论语·里仁》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惟。”子出。门人问:“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卫灵公》中亦有类似的子贡与孔子的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若是一个“恕”字可以贯穿整个儒学之教义,可见其意义之非凡。恕字中包含着“如同一心”的意蕴,在此可从这个“恕”字领略孔子儒学之心的传统。
41、(2) 韩星.内圣外王之道与当代新儒学重建.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6)19-28
42、同宗华夏民族,同祖炎黄子孙,同处一个文明昌盛国度,彼此之间,亲如骨肉,就必须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伟大美好愿望。
43、因而,只有真正的儒士才写诗,写的才叫诗。那么我们明确的这一点之后,就可以谈诗教了。我们现在学校的语文课本上,从小学到高中都有古诗,我们的语文老师也在讲诗,但是能否把诗教的真正精髓讲出来?这恐怕要打个问号了。我曾经听一些体制内的语文老师讲诗,用“索然无味”四个字来形容,简直是再恰当不过。枯燥的、大白话式的翻译,事倍功半的情感演绎,毫无信服力的诗意讲解,构成了一堂让学生们唯恐避之而不及的古诗课。提起古诗,不是两眼放光,心领神会,而是眼前一黑,哀鸿遍野:“又要背啊!”教师徒劳其功,学生烦恼不已,落得两败俱伤。那我们到底该如何进行诗教,才能深入人心呢?
44、也有支持世袭制,反对文人学而优则仕的慎到,在宋朝礼教日趋严密的情况下,自然不允许这种言论继续延存,有学者指出,始皇下令焚书,并无多大影响性。
45、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回答:“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其目,孔子说:“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15)孔子的“仁”学思想既指导着弟子们的“为人”,也寄希望于他们的“为政”。
46、 另据记录王阳明行迹的《传习录》卷上记载,“问:“惟精惟一是如何用功?’先生曰:‘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工夫’,非惟精之外复有惟一也”。也就是说,事物的本质具有唯一性,探究事物的本质是精益求精的目的,而精益求精是探求事物本质的唯一手段。
47、孔子主张,“为学”应该是快乐的,只有快乐的学习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才能养成具有快乐精神的君子人格。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1)
48、 1994年,杨朝明来四川参加中国先秦史学会,“会议在德阳、成都举行,那次最深的了解就是三星堆。” “那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青铜器,太令人震撼了。里面的面具很多人说像外星人,或者千里眼、顺风耳。但有先生研究后给我们说,这里面有很多文明的元素与中原地区有内在的联系。” 杨朝明透露,《学记》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他想考取李学勤先生的博士生,最早给先生表达自己的愿望,就是在成都。这让杨朝明记忆美好而深刻。 “后来因为各种学术活动经常去成都。四川有很多优秀的学者,成都有不少我尊敬的先生、朋友,总之一句话,四川给我的印象,是非常美的。” 杨朝明说,除了这些以外,抗战时期的川军也让他觉得深受感动。 “我看到了一些资料,川军当时的表现我觉得可以用艰苦卓绝来表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精髓气质,我们中国人其实都应该具有这样的精神和勇气。” 杨朝明感叹,“现在我只要听到四川话,就感觉到亲切。”
49、 余姚建县较早,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始皇帝东巡入浙,至会稽,划分浙东各县,置余姚县。余姚汉代属会稽郡;隋唐时属越州;北宋时属两浙东路;南宋至元、明、清,历属绍兴府;今属宁波市。在东汉建安五年(200)时,东吴孙权任朱然为余姚长,即建余姚北城。至明代嘉靖三十六年(1577),为防御倭寇,特增建余姚南城,形成南北双城挟姚江对峙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