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心术,欲念多则险恶,欲念少则平和。人的心事,欲念多则忧愁,欲念少则快乐。人的心气,欲念多则软弱,欲念少则刚强。
2、如何让人停止毁谤?曰:不做争辩。如何让人停止怨恨?曰:不去争论。清者自清,明者自明,在所有的人我是非面前,一切辩解都是苍白无力、于事无补的。反不如静观其变,坐等时间的裁断。
3、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格言联璧》。
4、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格言联璧志之所趋)。
5、世间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尚且有如此的坚持和付出,更何况是修学出世间的佛法呢?佛弟子更要常尔一心,勤行精进!
6、必须让有天才的人独立,而人类应当深刻地掌握一条真理,即人类要使有天才的人成为火炬,而不要让他们放弃真正的使命。——圣西门
7、咸与维新:指一切除旧更新。语见《尚书·胤征》:“旧染污俗,咸与维新。”
8、王羲之的天赋并不见得一定比别人高多少,但是,能将清水池变成“墨水池”,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9、领导就是选对人,最好的人才是免费的。——佚名
10、译文:人的认识能力有高有低,但要获得对客观事物的知识,都要学,要问,不问的话是不会知道的。
11、书桌上不能有太多的书,心中则不能少书;这就好像鱼离了水则干枯,心中没有书则无寄托。
12、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梁启超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虽然进步刊物的思想侧重各有不同,但朴素爱国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周恩来的眼界随着阅读拓宽,思想得到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
13、“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出自清代学者山阴金先生的《格言联璧》,《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
14、对别人的缺点,要掩藏几分,这是用浑朴宽厚来造就博大的胸怀。
15、革命先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殒身不恤的精神令人敬佩,激人奋进。
16、这则格言的意思是说:以圣贤之道奋起开始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将圣贤之道贯彻到底却是很难做到的。
17、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志向,他要到达的地方不论多远,他最终都能到达,即使是极高的山宽还是极辽阔的大海,也不能限制他前进。
18、《格言联璧》是金缨选录其所辑《觉觉录》中浅近格言另刻之单行本。该书刊行之后,民间有异本流布,“惜坊本刊印草率,讹压滋多,附刻喧宾夺主,传本各异”。潮阳郭辅庭有感于此,取旧所校定《格言联璧》,“就正通人,复加雠勘,端楷书写,重付精刊”。
19、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他们和 F总长 ,都‘念兹在兹’,在尘埃中间和破纸旁边离不开。”‘18《南方周末》新年贺词:曾经念兹在兹近40年的“下个世纪中叶目标”,终于在2017年秋天正式由“基本实现现代化”变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历史的接力棒,由“新时期的新一辈”交给了“新时代的这几辈“
20、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梁佩兰
21、无远弗届,属于成语,指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
22、对物质方面,不要样样都好,那样就会给自己徒增烦恼;对事情方面,不要十全十美,那样只会劳心劳神,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做人不要得意便张狂,盛极必衰,福祸自招。
23、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24、立志,是指立下志愿,树定志向。即一个人确定一个长远目标,循序渐进,不懈进取奋斗,进而向自身目标不断靠拢的过程。亦即《左传》所言:“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明成祖朱棣也说:“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成事者。”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25、学贵有恒,无非就是说的坚持。怎样坚持?用智慧指导行事,为实现既定目标,日复一日地坚持,而不是凭一时的感情冲动,一曝十寒,半途而废。
26、读书的真正意义并非为了单纯地做学问,而在于明白事理。明白事理后能够修养自身,提升道德人格,更好地为人处世,自利利他,体现做人的意义和价值。
27、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28、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殴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
29、“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30、译文:学问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真知灼见学识引导箭头射出,才能命中目标。比喻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发挥,没有学识指导人生,就没有正确的方向。
31、周恩来总理从小读书立志,气吞山河,令人佩服!
32、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3、习近平主席也在多个场合运用不同典故,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全球发展描绘了美好愿景。
34、这个句子出自清代学者金缨编著的《格言联璧》,原文是: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35、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36、学处 | 《地藏赞》释——地藏誓愿永无尽期(梵呗唱诵)
37、1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
38、鲁迅 阿Q正传:那还是上午的事。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d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钱洋鬼子。这是“咸与维新”。
39、“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其实是在讲人的精神意志所产生的强大力量。一个人如果有坚定的追求,就会为此克服困难,不懈奋斗;同理,一个国家乃至一个世界如果有坚定的追求,也会为此付出努力,直至最终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
40、学处|佛经中的四种月喻:圆明朗彻,普照众生
41、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相近、理念相通,都将造福全人类、惠及全世界。这也正是“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所表达的坚定信念。
42、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43、《吉祥经》所说的正语、正业、正命,属于戒的范畴;正念、正定属于定的范畴;正见、正思惟属于慧的范畴;正精进则是策励三学的完成。由此可见八正道之重要,统摄了戒定慧三学,是佛弟子必学、践行之道!
44、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5、3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46、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
47、《庄子·秋水》: 孔子游於匡,宋人围之数帀,而
48、译文: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志向,他要到达的地方不论多远,他最终都能到达。穷山距海,也不能限制。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志向,他要到达的地方不论有如何坚固的防御,他总能到达。精锐之师,也不能阻挡。
4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青年时期,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50、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用《管子》中的名句“合则强,孤则弱”强调各国应当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坚持同舟共济、权责共担,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51、有一次,他的儿子王献之问他写字的秘诀,他指着家里的十八口水缸说:“你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就知道写字的秘诀了。”